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论文

英国“公学革命”中的课程改革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9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三) 概念界定第10-11页
    (四) 相关文献综述第11-18页
    (五) 研究方法第18-19页
一、 “公学革命”的历史背景第19-23页
    (一) 社会背景第19-20页
        1. 战后初期英国对现代专业人才的需求增长第19页
        2. 工党势力的壮大及其对公学的压制第19-20页
        3. 英国文化及公众思想呈多元化趋势第20页
    (二) 教育背景第20-23页
        1. 公立中学的发展以及中等教育综合化运动的冲击第20-21页
        2. 公学的封闭性、贵族化色彩引发公众不满第21-22页
        3. 战后初期传统公学课程的固有缺陷第22-23页
二、 “公学革命”中的课程改革第23-34页
    (一) “公学革命”中课程改革的师资力量第23-24页
        1. 公学的师资队伍第23-24页
        2. 科学教育协会第24页
    (二) “公学革命”中课程改革的校际机构第24-25页
        1. 公学校长会议的沟通协调与推动第24-25页
        2. 独立学校信息社与独立学校联合委员会第25页
    (三) 英国“公学革命”中的课程改革措施第25-31页
        1. 压缩古典课程,增设现代课程第25-27页
        2. 拓宽并丰富低年级的课程门类第27-28页
        3. 加强第六学级课程的学术性和专业性第28-29页
        4. 公学课程设置与国定考试制度的接轨第29-30页
        5. 加强活动课程与外部社会的沟通第30-31页
    (四) “公学革命”中课程改革的特点第31-34页
        1.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日趋现代化第31页
        2. 推行绅士教育的课程载体发生了变化第31-32页
        3. 对不同学级课程的调整力度不同第32页
        4. 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课程学业成果的主要依据第32页
        5. 不同公学课程改革的进度不一第32-33页
        6. 公学体系内课程改革的自主性第33-34页
三、 “公学革命”期间课程改革的影响与启示26第34-42页
    (一) “公学革命”中课程改革的积极影响第34-36页
        1. 显著提升了公学的教学质量第34页
        2.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第34-35页
        3. 加强了公学的团结第35页
        4. 为公学赢得了良好的公众形象第35页
        5. 校内人际关系得以改善第35-36页
    (二) “公学革命”课程改革的局限性与负面影响第36-37页
        1. 课程体系的改革难以根除公学的精英教育本质第36页
        2. 课改成本高昂第36-37页
        3. 公学的学术性课程逐渐与公立学校趋同第37页
        4. 公立和私立教育的办学质量仍然存在差距第37页
    (三) “公学革命”中的课程改革对我国中学课改的启示第37-42页
        1. 课改目标要兼顾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第37-38页
        2. 课程格局须宽基础,重特色第38-39页
        3. 课程须富有时代特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第39页
        4. 课改须照顾到各阶层利益,促进社会公平第39-40页
        5. 须适度促进学校的课程管理,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第40页
        6. 课改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第40-42页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研究
下一篇:学校归属感的培养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吉林省孤儿学校初中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