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同课异构”案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引言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2.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13-14页
        2.1.1 “同课异构”第13页
        2.1.2 以学生为主体第13页
        2.1.3 以学生为主体的“同课异构”第13-14页
    2.2 “同课异构”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4-16页
    2.3 以学生为主体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17页
        2.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2.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页
    2.4 以学生为主体的“同课异构”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7-18页
    2.5 总结第18-19页
3.以学生为主体的“同课异构”相关理论基础第19-21页
    3.1 建构主义理论第19页
    3.2 多元智能理论第19页
    3.3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第19-21页
4.高中化学“同课异构”教学案例比较分析第21-37页
    4.1 研究设计第21-22页
    4.2 研究方法第22页
    4.3 三位教师教学内容设计比较分析第22-28页
        4.3.1 教学目标设计比较分析第22-23页
        4.3.2 重、难点设计比较分析第23-24页
        4.3.3 教学内容处理方式比较分析第24-28页
    4.4 三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分析第28-32页
        4.4.1 教师课堂言语互动行为比较分析第29-30页
        4.4.2 教师课堂提问行为比较分析第30-31页
        4.4.3 教师课堂即时性评价比较分析第31-32页
    4.5 三位教师互相评课分析第32-35页
    4.6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比较分析第35-37页
5.“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调查结果分析第37-42页
    5.1 调查目的第37页
    5.2 调查对象第37页
    5.3 调查内容第37-38页
    5.4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5.4.1 学生的自主性第38页
        5.4.2 学生的主动性第38-39页
        5.4.3 学生的创造性第39-40页
        5.4.4 学生的能动性第40-42页
6.结论与建议第42-48页
    6.1 研究结论第42-47页
        6.1.1 高中化学“同课异构”中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6.1.2 学生主体性存在的问题第43页
        6.1.3 促进“同课异构”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解决策略探讨第43-47页
    6.2 研究的不足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5页
    附录A第51-52页
    附录B第52-53页
    附录C第53-55页
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第55-5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作学习促进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下一篇:从高中生学习数学公式角度研究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