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研究 | 第11-25页 |
2.1 合作的定义 | 第11页 |
2.2 合作学习的定义 | 第11-12页 |
2.3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 第12-14页 |
2.4 合作学习的模式 | 第14-18页 |
2.4.1 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 | 第14-16页 |
2.4.2 小组游戏竞赛法 | 第16页 |
2.4.3 角色扮演法 | 第16页 |
2.4.4 小组调查法 | 第16-17页 |
2.4.5 切块拼接法 | 第17-18页 |
2.4.6 共学式 | 第18页 |
2.4.7 涂鸦法 | 第18页 |
2.5 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5.1 国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5.2 国内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6 合作学习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 第20-23页 |
2.6.1 自我效能感 | 第20-21页 |
2.6.2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 第21页 |
2.6.3 合作学习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 第21-23页 |
2.7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2.7.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页 |
2.7.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5-36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5页 |
3.2 研究问题 | 第25页 |
3.3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3.4 研究工具 | 第26-27页 |
3.4.1 问卷 | 第26页 |
3.4.2 访谈 | 第26-27页 |
3.5 教学材料 | 第27页 |
3.6 准备阶段 | 第27页 |
3.7 实验阶段 | 第27-34页 |
3.7.1 STAD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实施前的活动准备 | 第27-32页 |
3.7.2 STAD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的实施过程 | 第32-34页 |
3.8 数据收集阶段 | 第34页 |
3.9 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6-41页 |
4.1 前测结果分析 | 第36页 |
4.2 后测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4.3 前测后测数据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4.4 访谈数据及分析 | 第38-41页 |
5 结论 | 第41-44页 |
5.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2页 |
5.3 问题与建议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