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资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研究--以上海X区WY中学素质教育实验班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9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5页
  二、研究问题第15-17页
  三、研究意义第17-19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19-22页
  一、研究内容第19-21页
  二、研究思路第21-22页
 第三节 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第22-28页
  一、实验设计第22-25页
  二、研究方法第25-28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第28-37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8-31页
  一、资优生第28-29页
  二、素质第29页
  三、素质教育第29-30页
  四、综合素质第30-3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1-37页
  一、国内研究的发展第31-33页
  二、国外研究的发展第33-35页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第35-37页
第三章 课程设置调整策略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第37-57页
 第一节 课程设置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系第37-40页
  一、国家课程政策第37页
  二、课程体系对学生素质的影响第37-38页
  三、资优生特点对课程体系调整的要求第38-40页
 第二节 实践中课程调整的思路第40-42页
  一、课程设置原则第40-41页
  二、课程结构第41页
  三、教师配备第41-42页
 第三节 课程结构设置的调整第42-45页
  一、课时调整第42页
  二、课程设置的调整第42-45页
 第四节 素质教育实验班基础型课程改革实例第45-52页
  一、良好学习氛围的创建第46-47页
  二、有价值学习的引导第47页
  三、学习兴趣的激发第47-49页
  四、师生互动与自主发展第49-50页
  五、评价态度的激励第50页
  六、过程教学的重视第50-51页
  七、有效教学的实现第51-52页
 第五节 素质教育实验班特色课程改革实例第52-55页
  一、综合文科课程第52-53页
  二、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53-55页
 第六节 效果分析第55-57页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第56页
  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第56页
  三、学生的创新能力第56-57页
第四章 德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第57-64页
 第一节 德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系第57-59页
 第二节 德育设计思路与建设策略第59-60页
 第三节 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第60-62页
 第四节 效果分析第62-64页
  一、人际关系和班级管理的改善第63页
  二、德育实施途径和德育实效的增强第63页
  三、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第63-64页
第五章 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第64-71页
 第一节 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系第64-65页
 第二节 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路第65页
 第三节 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第65-68页
 第四节 效果分析第68-71页
  一、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的增强第69页
  二、进取精神与成才观的增强第69页
  三、诚信自省与行为规范的增强第69-71页
第六章 学生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第71-82页
 第一节 评价目标第71-72页
 第二节 评价内容第72-73页
 第三节 评价指标第73-77页
  一、思想品德素质第73-74页
  二、智力与学习素质第74-75页
  三、身体素质第75页
  四、审美素质第75-76页
  五、劳动素质第76页
  六、心理健康素质第76-77页
 第四节 评价结果第77-81页
  一、学生成绩情况第77页
  二、体质评分第77-78页
  三、综合素质问卷结果第78-80页
  四、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表第80页
  五、寝室内务表第80-81页
 第五节 结果讨论第81-82页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第82-87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82-85页
  一、实验班资优生综合素质的特点第82-83页
  二、有效提高实验班资优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第83-85页
 第二节 建议和对策第85-87页
  一、对学校的建议第85-86页
  二、对教师的建议第86-87页
附件第87-107页
 附件一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调查问卷第87-90页
 附件二 素质教育实验班各学科教学计划第90-95页
 附件三 学生挂职实习管理办法第95-98页
 附件四 学生社会实践小结材料第98-100页
 附件五 学生挂职实习小结材料第100-102页
 附件六 实验班学生云南屏边二中考察感受第102-105页
 附件七 实验班学生家长感言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下一篇: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学校班主任管理研究--以Q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