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1-25页 |
一、选题理由与意义 | 第11-13页 |
(一)选题理由 | 第11-12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三)研究评述 | 第20页 |
三、研究对象与目标 | 第20-2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21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第一章 青岛市高中生课外辅导的现状调查 | 第25-48页 |
一、调查结果 | 第25-35页 |
(一)高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的规模过半 | 第25-27页 |
(二)高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类型多样且以补弱型为主 | 第27-28页 |
(三)高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效果不显著 | 第28-30页 |
(四)高中生及其家长在课外辅导的形式选择上存在差异 | 第30-31页 |
(五)高中生参加课外辅导存在校际差异 | 第31-34页 |
(六)课外辅导的支出集中在中等水平上且在家庭可承担范围之内 | 第34-35页 |
二、高中生是否参加课外辅导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 第35-38页 |
(一)自身层面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二)家庭层面的相关分析 | 第36-37页 |
(三)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三、高中生课外辅导存在的问题 | 第38-48页 |
(一)高中生课外辅导规模过半但效果不显著 | 第38页 |
(二)高中生课外辅导的功利性和应试倾向性明显 | 第38-41页 |
(三)从学生心理层面来看高中生对课外辅导感到倦怠却又依赖 | 第41-42页 |
(四)从社会层面来看高中课外辅导市场问题层出不穷 | 第42-44页 |
(五)在职教师是高中课外辅导隐藏的“神秘”主力 | 第44-45页 |
(六)课外辅导靠亲友介绍且好的辅导较隐蔽 | 第45-48页 |
第二章 高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的原因分析 | 第48-58页 |
一、家庭教育观念狭隘化 | 第49-53页 |
二、学校优质资源缺乏 | 第53-55页 |
三、学校管理不完善 | 第55-56页 |
四、高中生自身原因 | 第56-57页 |
五、社会人才观的误区 | 第57-58页 |
六、对课外辅导行业监管不力 | 第58页 |
第三章 高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的应对策略 | 第58-65页 |
一、转变教育观念 | 第58-60页 |
二、加深家校合作与沟通 | 第60-61页 |
三、强化师德建设 | 第61-62页 |
四、落实因材施教 | 第62-63页 |
(一)实施小班化教学策略 | 第62-63页 |
(二)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 第63页 |
五、增强学校吸引力 | 第63-64页 |
六、优化课外辅导行业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注释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