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红糖概述 | 第12-14页 |
1.1.1 红糖简介 | 第12页 |
1.1.2 红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3 红糖产品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2 食醋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1 食醋及其发展史 | 第14页 |
1.2.2 食醋的生产工艺 | 第14-17页 |
1.2.3 食醋的营养 | 第17页 |
1.2.4 食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 第17-18页 |
1.3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红糖醋发酵过程动态解析及红糖醋澄清工艺优化 | 第20-28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0-22页 |
2.2.1 材料及试剂 | 第20页 |
2.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2.2.3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2.3.1 红糖醋发酵过程基本参数的变化 | 第22-23页 |
2.3.2 红糖醋酿造过程中色差的变化 | 第23-25页 |
2.3.3 红糖醋澄清工艺 | 第25-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红糖醋发酵阶段产物抗氧化活性变化 | 第28-35页 |
3.1 前言 | 第28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3.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8-29页 |
3.2.3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3.3.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 | 第30页 |
3.3.2 芦丁标准曲线 | 第30-31页 |
3.3.3 红糖醋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变化 | 第31页 |
3.3.4 红糖醋在发酵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 第31-32页 |
3.3.5 红糖醋各发酵阶段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 | 第32页 |
3.3.6 红糖醋各发酵阶段产物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 | 第32-33页 |
3.3.7 红糖醋各发酵阶段产物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 | 第33页 |
3.3.8 红糖醋各发酵阶段产物总还原除能力的变化 | 第33-34页 |
3.3.9 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样品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 | 第34页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红糖醋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 | 第35-43页 |
4.1 前言 | 第3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35页 |
4.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5页 |
4.2.3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4.3.1 各有机酸标准品的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 | 第36-38页 |
4.3.2 红糖醋发酵过程10种有机酸变化 | 第38-42页 |
4.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电子舌对红糖发酵过程的检测及监控 | 第43-49页 |
5.1 前言 | 第43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43页 |
5.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43页 |
5.2.3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5.3.1 传感器感应曲线 | 第44页 |
5.3.2 红糖醋发酵过程主成分分析 | 第44-45页 |
5.3.3 红糖醋发酵过程雷达指纹图分析 | 第45-46页 |
5.3.4 红糖醋在发酵过程的聚类分析 | 第46页 |
5.3.5 酒精发酵过程中还原糖、pH拟合与预测 | 第46-47页 |
5.3.6 醋酸发酵过程中总酸、pH拟合与预测。 | 第47-48页 |
5.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结论 | 第49-50页 |
6.2 创新点 | 第50页 |
6.3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