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个性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11-14页
        1.2.1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第11-12页
        1.2.3 个性化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第12-14页
    1.3 本文将要做的工作第14-15页
        1.3.1 建立领域知识库第14页
        1.3.2 建立教学规则库第14-15页
        1.3.3 建立认知型学生模型第15页
        1.3.4 设计实现个性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第15页
    1.4 本文组织第15-17页
第二章 系统总体结构第17-23页
    2.1 系统模型的建立第17-19页
        2.1.1 CELTS 的相关定义第17-18页
        2.1.2 《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的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8页
        2.1.3 个性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模型第18-19页
    2.2 信息传递与系统的工作流程第19-21页
        2.2.1 信息的传递第19-20页
        2.2.2 系统流程第20-21页
    2.3 系统特点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领域知识库的构成与设计第23-32页
    3.1 知识综述第23-24页
        3.1.1 知识的定义第23页
        3.1.2 知识的层次第23-24页
        3.1.3 知识的类型第24页
    3.2 领域知识库的构建第24-27页
        3.2.1 知识点的划分第24页
        3.2.2 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第24-25页
        3.2.3 知识点属性第25-26页
        3.2.4 知识单元的属性第26页
        3.2.5 领域知识库的结构模型第26-27页
    3.3 领域知识库的实现第27-28页
        3.3.1 知识点的结构化表示示例第27-28页
        3.3.2 DTD 文件的定义第28页
    3.4 测试题库的设计第28-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教师模型的设计第32-47页
    4.1 教学策略概述第32页
    4.2 教学策略的制定第32-45页
        4.2.1 根据学生的类型对知识树进行遍历和裁剪,得到学生应学习的知识点第32-38页
        4.2.2 使用拓扑排序的方法得到最佳教学序列第38-45页
    4.3 教学规则库的设计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学生模型的建立第47-55页
    5.1 模糊关系与模糊矩阵第47-48页
        5.1.1 模糊关系第47-48页
    5.2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第48-50页
        5.2.1 单级模糊综合评判第48-49页
        5.2.2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第49-50页
    5.3 学生认知模型的建立第50-54页
        5.3.1 学生模型概述第50页
        5.3.2 认知学生模型的总体结构第50-51页
        5.3.3 学生模型库的设计第51-52页
        5.3.4 利用模糊评价法设计学习水平评价模块第52-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系统实现与实验第55-66页
    6.1 系统的体系结构第55页
    6.2 开发环境和主要模块介绍第55-58页
        6.2.1 开发环境第55页
        6.2.2 系统主要模块介绍第55-58页
    6.3 实验第58-65页
        6.3.1 实验目的第58-59页
        6.3.2 实验对象第59-60页
        6.3.3 课程内容及实验时间第60-61页
        6.3.4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61-62页
        6.3.5 实验结果分析第62-65页
    6.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7.1 本文总结第66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参与问题研究--以辽宁省D市某学校为个案
下一篇:G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