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13-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小微企业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 | 第20-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 | 第20-22页 |
2.1.2 小微企业财政政策概念界定 | 第22页 |
2.2 小微企业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 | 第22-27页 |
2.2.1 小微企业的经济重要性 | 第23-24页 |
2.2.2 小微企业的内在弱质性 | 第24页 |
2.2.3 小微企业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 第24-27页 |
3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及财政政策现状 | 第27-36页 |
3.1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概况 | 第27-31页 |
3.1.1 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3.1.2 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3.1.3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2 现行小微企业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 | 第31-33页 |
3.2.1 专项资金支持 | 第32页 |
3.2.2 政府采购支持 | 第32页 |
3.2.3 信用担保支持 | 第32-33页 |
3.2.4 税收优惠支持 | 第33页 |
3.3 现行小微企业财政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6页 |
3.3.1 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足,小微企业税负较重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 第33-34页 |
3.3.2 专项资金“小、散”问题突出,政策效果有待提高 | 第34页 |
3.3.3 政策内外协调配合不够,未能实现优势互补和形成政策合力 | 第34页 |
3.3.4 政策碎片化、阶段性倾向明显,缺乏法律保障 | 第34-35页 |
3.3.5 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到位 | 第35-36页 |
4 小微企业财政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36-40页 |
4.1 发达国家小微企业财政政策概述 | 第36-38页 |
4.1.1 美国的小微企业财政政策 | 第36页 |
4.1.2 日本的小微企业财政政策 | 第36-37页 |
4.1.3 德国的小微企业财政政策 | 第37-38页 |
4.2 发达国家小微企业财政政策经验借鉴 | 第38-40页 |
4.2.1 财政政策的法制性 | 第38页 |
4.2.2 财政政策的广泛性 | 第38页 |
4.2.3 财政政策工具多样性 | 第38页 |
4.2.4 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的互补性 | 第38-40页 |
5 完善我国小微企业财政政策的建议 | 第40-43页 |
5.1 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推进政策扩容和提高政策普适性 | 第40页 |
5.1.1 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普适性 | 第40页 |
5.1.2 改进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 | 第40页 |
5.1.3 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第40页 |
5.2 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的整合与统管 | 第40-41页 |
5.3 降低其参与政府采购门槛,提高小微企业政府采购信息和融资服务水平 | 第41页 |
5.4 财政资金要在信用担保体系中发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 第41页 |
5.5 对于小微企业财政补贴政策应凸显重点 | 第41-42页 |
5.6 积极并有效宣传小微企业财政政策 | 第42页 |
5.7 提高小微企业财政政策的法制化水平 | 第42页 |
5.8 设立社保激励和困难补贴,提高小微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