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制度烙印与企业突破式技术创新--制度环境的调节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现实背景第10-11页
        1.1.2 理论背景第11-12页
        1.1.3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2 研究概念的界定第13-17页
        1.2.1 制度烙印第13-14页
        1.2.2 突破式技术创新第14-15页
        1.2.3 管理风险偏好第15-16页
        1.2.4 制度环境第16-17页
    1.3 研究意义第17-19页
        1.3.1 现实意义第17-18页
        1.3.2 理论意义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1.5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2-35页
    2.1 突破式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第22-26页
        2.1.1 突破式技术创新的特征第22-23页
        2.1.2 突破式技术创新的前因变量研究第23-25页
        2.1.3 突破式技术创新的实现机制第25-26页
    2.2 制度烙印的相关研究第26-31页
        2.2.1 烙印的缘起与机制第26-27页
        2.2.2 烙印的不同研究层次第27-29页
        2.2.3 制度烙印与战略行为第29页
        2.2.4 认知视角下的制度烙印第29-31页
    2.3 风险偏好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第31-32页
    2.4.制度环境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第32-33页
    2.5 研究评述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研究模型与假设第35-41页
    3.1 研究模型的提出第35-36页
    3.2 制度烙印与突破式技术创新第36-37页
    3.3 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第37页
    3.4 制度烙印与管理风险偏好第37-39页
    3.5 管理风险偏好与突破式技术创新第39页
    3.6 管理风险偏好的中介作用第39-40页
    3.7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统计结果第41-58页
    4.1 变量测量第41-45页
        4.1.1 因变量的测量第41页
        4.1.2 自变量的测量第41-43页
        4.1.3 中介变量的测量第43-44页
        4.1.4 调节变量的测量第44页
        4.1.5 控制变量的测量第44-45页
    4.2 数据收集及样本特征分析第45-48页
        4.2.1 数据收集第45-46页
        4.2.2 样本特征分析第46-48页
    4.3 信度及效度分析第48-50页
        4.3.1 信度分析第48-49页
        4.3.2 效度分析第49-50页
    4.4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0-51页
    4.5 相关性分析第51页
    4.6 回归分析第51-57页
        4.6.1 制度烙印对突破式技术创新的回归分析第52页
        4.6.2 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检验第52-54页
        4.6.3 制度烙印对管理风险偏好的回归分析第54页
        4.6.4 管理风险偏好对突破式技术创新的回归分析第54-55页
        4.6.5 管理风险偏好的中介作用检验第55-57页
    4.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研究结果讨论第58-65页
    5.1 假设检验结果第58页
    5.2 制度烙印对突破式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第58-59页
    5.3 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第59-60页
    5.4 制度烙印对突破式技术创新的间接影响第60-61页
    5.5 研究启示第61-63页
    5.6 研究局限和展望第63-64页
    5.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8页
附录第78-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件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共享型领导风格是否是一把双刃剑?--基于中国情境下的研究
下一篇:集群创新网络知识扩散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