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8-11页 |
第一部分 教师“价值中立论”产生的背景 | 第11-19页 |
一、时代背景: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 | 第11-14页 |
二、社会背景:道德相对主义盛行 | 第14-16页 |
三、教育背景:进步教育的复兴 | 第16-19页 |
第二部分 教师“价值中立论”的基本观点 | 第19-28页 |
一、教师“价值中立论”概览 | 第19-24页 |
(一) 价值澄清学派的“价值中立论” | 第19-21页 |
(二) 认知发展理论的“价值中立论” | 第21-23页 |
(三) 理性功利主义的“价值中立论” | 第23-24页 |
二、教师“价值中立论”的基本特征 | 第24-28页 |
(一) 反对灌输 | 第25-26页 |
(二) 强调认知 | 第26-27页 |
(三) 重视形式 | 第27-28页 |
第三部分 教师“价值中立论”的批判 | 第28-48页 |
一、教师“价值中立论”的合理性 | 第28-34页 |
二、教师“价值中立论”的局限性 | 第34-39页 |
三、教师价值中立的限度 | 第39-48页 |
(一) 教师价值中立应以“全球伦理”作为其道德底线 | 第39-43页 |
(二) 教师价值中立只能针对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 | 第43-48页 |
注释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