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3 工业以太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PROFINET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其他工业以太网技术 | 第10-11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及创新 | 第11-14页 |
第二章 PROFINET工业以太网技术及其从站解决方案 | 第14-24页 |
2.1 PROFINET技术 | 第14-20页 |
2.1.1 PROFINET技术概述 | 第14-16页 |
2.1.2 PROFINET协议架构简介 | 第16-18页 |
2.1.3 PROFINET数据帧分析 | 第18-19页 |
2.1.4 PROFINET技术在现代工业自动化应用中的优势 | 第19-20页 |
2.2 赫优讯NETX51从站解决方案 | 第20-24页 |
2.2.1 市面上现存产品方案简介 | 第20页 |
2.2.2 赫优讯NETX51网络控制器简介 | 第20-21页 |
2.2.3 基于单核系统的从站解决方案 | 第21页 |
2.2.4 基于双核系统的从站解决方案 | 第21-22页 |
2.2.5 PROFINET从站解决方案的选择 | 第22-23页 |
2.2.6 从站设计过程中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 第23-24页 |
第三章 PROFINET从站模块硬件设计 | 第24-33页 |
3.1 PROFINET从站模块总体框架 | 第24页 |
3.2 PROFINET从站硬件稳定性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3.3 PROFINET应用板硬件设计 | 第25-28页 |
3.3.1 应用板电路总设计 | 第25-26页 |
3.3.2 外扩MEM接口电路 | 第26页 |
3.3.3 RS232接口电路 | 第26-27页 |
3.3.4 JTAG接口电路 | 第27页 |
3.3.5 复位电路 | 第27-28页 |
3.3.6 电源模块电路 | 第28页 |
3.4 PROFINET网络通信板硬件设计 | 第28-33页 |
3.4.1 网络通信板电路总设计 | 第28-29页 |
3.4.2 以太网接口 | 第29页 |
3.4.3 DPM接口 | 第29-30页 |
3.4.4 USB接口电路 | 第30页 |
3.4.5 SDRAM电路 | 第30-31页 |
3.4.6 QSPI FLASH电路 | 第31页 |
3.4.7 电源模块电路 | 第31-32页 |
3.4.8 复位电路 | 第32-33页 |
第四章 PROFINET从站模块软件设计 | 第33-41页 |
4.1 PROFINET从站模块软件设计 | 第33-40页 |
4.1.1 U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移植 | 第33-35页 |
4.1.2 初始化程序的设计实现 | 第35-36页 |
4.1.3 NETX51MAC地址设置 | 第36-37页 |
4.1.4 NETX51热启动参数设置 | 第37-38页 |
4.1.5 应用程序设计实现 | 第38-40页 |
4.2 PROFINET从站软件程序流程图 | 第40-41页 |
第五章 PROFINET从站模块调试与结果分析 | 第41-46页 |
5.1 测试环境的搭建 | 第41-43页 |
5.1.1 测试环境的总体框图 | 第41页 |
5.1.2 PROFINET主站组态及程序设计 | 第41-43页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本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 第46页 |
6.2 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A | 第50-65页 |
附录B | 第65-66页 |
附录C | 第66-67页 |
附录D | 第67-68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