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开展《瞬间幻影》教学工作的基础认知——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之路及五条创作主线的艺术形象特征在乐曲中的表现 | 第8-20页 |
第一节 音乐创作的三大时期 | 第8-11页 |
一、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时期 | 第9页 |
二、侨居美国、法国时期 | 第9-10页 |
三、黄金时代——苏联时期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五条创作主线的艺术形象特征在《瞬间幻影》中的表现 | 第11-20页 |
一、古典性 | 第14页 |
二、创新性 | 第14-15页 |
三、动力性 | 第15-16页 |
四、抒情性 | 第16-18页 |
五、谐谑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教学中研析《瞬间幻影》里古典主义的继承与在俄罗斯文化基因衍生下的创新表现 | 第20-44页 |
第一节 《瞬间幻影》中古典主义风格对德奥音乐的继承展现 | 第20-29页 |
一、曲式结构 | 第21-25页 |
二、古典主义传统大小调在《瞬间幻影》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三、传统功能性的和声进行 | 第26-28页 |
四、古典风格的展现原则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瞬间幻影》中衍生于俄罗斯文化基因之下的创新体现 | 第29-44页 |
一、多种调式的融合运用 | 第30-36页 |
二、个性化和声的探索 | 第36-41页 |
三、作品中非功能性终止式的使用 | 第41-44页 |
第三章 《瞬间幻影》的五条创作主线演奏技法在教学中的体现 | 第44-52页 |
第一节 古典技术表现原则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创新技术表现原则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动力技术表现原则 | 第47-48页 |
第四节 抒情技术表现原则 | 第48-50页 |
第五节 谐谑技术表现原则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瞬间幻影》中产生的艺术价值以及在教学中的完善 | 第52-58页 |
第一节 《瞬间幻影》中产生的艺术价值 | 第52-55页 |
一、《瞬间幻影》中的历史价值 | 第52-53页 |
二、现实价值 | 第53-54页 |
三、教学价值 | 第54-55页 |
第二节 钢琴套曲《瞬间幻影》的教学完善 | 第55-58页 |
一、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 第55-56页 |
二、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 | 第56页 |
三、对作品总体把握能力的培养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