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理由 | 第7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8-11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 | 第11-16页 |
一、非智力型 | 第11页 |
二、学业不良 | 第11-12页 |
三、"非智力型"学业不良学生的类型 | 第12-13页 |
四、"非智力型"学业不良学生的特点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初中"非智力型"学业不良学生的成因分析 | 第16-26页 |
一、问卷调查实证分析 | 第16-19页 |
(一) 问卷的布置与发放 | 第16-17页 |
(二) 问卷分析 | 第17-18页 |
(三) 总结 | 第18-19页 |
二、初中"非智力型"学业不良学生的成因分析 | 第19-26页 |
(一) 自身因素分析 | 第19-20页 |
(二) 环境因素分析 | 第20-26页 |
第三章 初中"非智力型"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 | 第26-44页 |
一、暂时困难型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 | 第26-35页 |
(一) 学习动机的激发 | 第26-28页 |
(二) 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 第28-32页 |
(三) 改善家庭环境,家长与学生共同努力 | 第32-34页 |
(四)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丢弃不良习惯 | 第34-35页 |
二、能力不足型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 | 第35-37页 |
(一) 立足课堂,个别辅导 | 第35-36页 |
(二) 家庭教育要注重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增强其信心 | 第36页 |
(三) 多方努力,改变不足的现状 | 第36-37页 |
三、动力不足刑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 | 第37-38页 |
(一) 不良情绪的排除 | 第37页 |
(二) 家庭教育要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 | 第37-38页 |
(三) 学校教育 | 第38页 |
四、整体困难型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 | 第38-44页 |
(一) 适当加以补课,改善原本的薄弱基础 | 第38-39页 |
(二) 创设良好的班级风气 | 第39-41页 |
(三)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信心21 | 第41-42页 |
(四)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第42页 |
(五) 尽量减少社会风气的影响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教育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