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2-14页 |
·研究发展趋势 | 第14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逆商与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理论综述 | 第16-23页 |
·抗挫折能力与逆商理论的内容 | 第16-20页 |
·抗挫折能力的概念 | 第16-17页 |
·抗挫折能力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9页 |
·逆商理论的概念 | 第19页 |
·逆商理论的维度 | 第19-20页 |
·抗挫折能力与逆商理论的联接 | 第20页 |
·抗挫折能力是逆商理论的核心内容 | 第20页 |
·逆商理论将抗挫折能力系统化与量化 | 第20页 |
·基于逆商理论的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概述 | 第20-23页 |
·大学新生的挫折特点 | 第20-21页 |
·大学新生的抗挫折能力内容 | 第21-23页 |
3 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3-47页 |
·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现状问卷设计 | 第23-25页 |
·问卷的设计思路 | 第23页 |
·问卷的调查样本 | 第23-24页 |
·问卷的基本结构 | 第24页 |
·问卷的技术方法 | 第24-25页 |
·探索性研究 | 第25-30页 |
·开放式调查与问卷的初步结构 | 第25-26页 |
·研究结果 | 第26-30页 |
·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0-47页 |
·大学新生与高年级学生逆商对比分析 | 第31-33页 |
·不同高校的大学新生逆商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大学新生对将要发生的挫折认知不足 | 第34-37页 |
·大学新生的挫折起因繁多复杂 | 第37-40页 |
·大学新生缺少挫折应对的方式 | 第40-43页 |
·大学新生的挫折影响深远 | 第43-47页 |
4 影响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的因素分析 | 第47-52页 |
·个人因素对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自我认知能力的不足 | 第47页 |
·独立生活的不适应 | 第47-48页 |
·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 | 第48-49页 |
·忽视抗挫折能力培养 | 第48页 |
·缺乏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 第48-49页 |
·学校因素对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 第49页 |
·与学生家庭沟通交流欠缺 | 第49-50页 |
·社会因素对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 | 第50-52页 |
·社会环境的变迁 | 第50-51页 |
·社会就业的压力 | 第51-52页 |
5 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 第52-57页 |
·加强新生自我认知教育 | 第52-53页 |
·树立新生正确的挫折观 | 第52页 |
·鼓励新生投身社会实践 | 第52-53页 |
·创新抗挫折能力培养渠道 | 第53-54页 |
·增加挫折教育内容 | 第53页 |
·拓展新生家长的沟通渠道 | 第53-54页 |
·建立完善的挫折防御机制 | 第54-55页 |
·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 第54-55页 |
·建立新生的心理跟踪机制 | 第55页 |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 第55-57页 |
·净化校园社会沟通环境 | 第55-56页 |
·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A: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开放式调查及访谈提纲 | 第59-60页 |
附录B: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