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 国内主要研究 | 第9-12页 |
2. 国外主要研究 | 第12-14页 |
3 小结及述评 | 第14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六、伊德技艺现象学简介 | 第16-18页 |
第一章 作为古琴技艺称手分析工具的伊德技艺现象学 | 第18-32页 |
1.1 伊德对四种人-技关系的划分 | 第18-23页 |
1.1.1 具身关系 | 第18-20页 |
1.1.2 诠释学关系 | 第20-21页 |
1.1.3 它异关系 | 第21-22页 |
1.1.4 背景关系 | 第22-23页 |
1.2 伊德技艺现象学的分析方法 | 第23-29页 |
1.2.1 “变更”方法 | 第23-28页 |
1.2.2 人-技术关系的三个常项 | 第28-29页 |
1.3 使用具身关系理论分析古琴技艺现象的适用性 | 第29-32页 |
第二章 “自然之音”——中国古琴技艺建构出的声音世界 | 第32-43页 |
2.1 作为“乐器”的古琴之声音世界 | 第32-35页 |
2.2 作为“道器”的古琴之声音世界 | 第35-40页 |
2.2.1 对和音的追求 | 第35-36页 |
2.2.2 对德音的追求 | 第36-38页 |
2.2.3 对真音的追求 | 第38-39页 |
2.2.4 对清音的追求 | 第39-40页 |
2.3 古代哲学对声音的看法 | 第40-43页 |
2.3.1 儒家对德音的追求 | 第40-42页 |
2.3.2 道家对真音的追求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具有技术“透明性”的古琴技艺与具身关系的达成 | 第43-57页 |
3.1 古琴“透明性”的获得 | 第43-52页 |
3.1.1 琴体设计的宇宙象征 | 第43-47页 |
3.1.2 材料选择重视阴阳属性 | 第47-50页 |
3.1.3 材料加工重视顺应自然 | 第50-52页 |
3.2 人琴合一的状态达成 | 第52-55页 |
3.3 古琴具身对琴人感知能力的改变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