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章 科学传播三模型理论 | 第19-29页 |
1.1 科学传播三模型理论的提出 | 第19-24页 |
1.1.1 文化背景 | 第19-21页 |
1.1.2 社会背景 | 第21-22页 |
1.1.3 主要人员的贡献 | 第22-24页 |
1.2 科学传播三模型的内容 | 第24-27页 |
1.2.1 中心广播模型 | 第24-25页 |
1.2.2 缺失模型 | 第25-26页 |
1.2.3 民主模型 | 第26-27页 |
1.3 科学传播三模型的影响 | 第27-29页 |
1.3.1 实现顺畅高效的科学传播目的 | 第27-28页 |
1.3.2 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 第28页 |
1.3.3 引起人们对科学的全面反思 | 第28页 |
1.3.4 为公众参与科学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广西农村科学传播现状 | 第29-40页 |
2.1 政府组织的科学传播 | 第29-33页 |
2.1.1 政府科学传播组织的构成 | 第29-30页 |
2.1.2 政府组织科学传播的优势 | 第30-31页 |
2.1.3 政府组织科学传播的不足 | 第31-33页 |
2.2 企业的科学传播 | 第33-37页 |
2.2.1 企业科学传播的现状与方式 | 第33-34页 |
2.2.2 企业科学传播优势 | 第34-35页 |
2.2.3 企业科学传播的不足 | 第35-37页 |
2.3 涉农行业协会的科学传播 | 第37-40页 |
2.3.1 涉农行业协会科学传播现状与作用 | 第37页 |
2.3.2 行业协会科学传播优势 | 第37-38页 |
2.3.3 行业协会科学传播的不足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广西农村科学传播模型总结与分析 | 第40-50页 |
3.1 广西农村科学传播模型:“综合有限”模型 | 第40-42页 |
3.1.1 综合性 | 第40-41页 |
3.1.2 有限性 | 第41-42页 |
3.2 “综合有限”模型形成原因 | 第42-45页 |
3.2.1 综合性原因 | 第42-44页 |
3.2.2 有限性原因 | 第44-45页 |
3.3 “综合有限”模型的外在表现 | 第45-47页 |
3.3.1 政府组织科学传播以中心广播模型为主 | 第45-46页 |
3.3.2 企业科学传播以中心广播模型为主,同时具有显著的缺失模型特征 | 第46页 |
3.3.3 行业协会科学传播三种模型共存,民主模型萌芽初现 | 第46-47页 |
3.4 以科学传播三模型理论分析“综合有限”模型优势及不足 | 第47-50页 |
3.4.1 主要优势 | 第47-49页 |
3.4.2 主要不足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广西农村科学传播模型建设的改革建议 | 第50-61页 |
4.1 政府组织科学传播应改造升级中心广播模型 | 第50-55页 |
4.1.1 复杂的社会现实需要中心广播模型 | 第50-51页 |
4.1.2 中心广播模型问题逐渐暴露 | 第51-52页 |
4.1.3 改造升级中心广播模型是必然之路 | 第52-53页 |
4.1.4 对策建议 | 第53-55页 |
4.2 企业科学传播应全面转向缺失模型 | 第55-57页 |
4.2.1 企业科学传播全面转向缺失模型是本质内在要求 | 第55-57页 |
4.2.2 对策建议 | 第57页 |
4.3 行业协会科学传播应积极探索三模型紧密结合机制,特别是探索民主模型的实践路径 | 第57-61页 |
4.3.1 行业协会科学传播三模型结合的必然性 | 第58页 |
4.3.2 探索民主模型的实践路径的意义 | 第58-59页 |
4.3.3 对策建议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