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的依据 | 第9-12页 |
1.1.1 幼儿园总会存在一定比例的“边缘儿” | 第9-10页 |
1.1.2 团体游戏辅导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 第10-11页 |
1.1.3 社会性教育在儿童发展上具有可持续性价值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2.1“边缘儿”及其干预研究 | 第14-16页 |
2.2 被拒绝和被忽略幼儿的社会技能训练的研究 | 第16-19页 |
2.2.1 社交地位与社会技能的关系 | 第16-17页 |
2.2.2 被拒绝和被忽视幼儿的社会技能训练的实证研究 | 第17-19页 |
2.3 团体游戏辅导对幼儿社会技能训练的影响研究 | 第19-21页 |
2.4 关键概念的界定 | 第21-23页 |
2.4.1 边缘儿 | 第21页 |
2.4.2 社会技能 | 第21-22页 |
2.4.3 团体游戏辅导 | 第22-23页 |
2.5 研究构想 | 第23页 |
2.6 研究假设 | 第23-24页 |
2.7 小结 | 第24-25页 |
3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第25-32页 |
3.1 实验设计模式 | 第25页 |
3.2 样本及其取样 | 第25-27页 |
3.3 实验变量 | 第27-28页 |
3.3.1 自变量及其操作 | 第27页 |
3.3.2 因变量及其测量 | 第27-28页 |
3.3.3 无关变量及其控制 | 第28页 |
3.4 研究过程 | 第28-32页 |
3.4.1 样本筛选与前测 | 第28-29页 |
3.4.2 编制训练方案 | 第29-31页 |
3.4.3 实施训练方案 | 第31页 |
3.4.4 后测及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4.1 训练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社会技能水平的比较 | 第32-34页 |
4.2 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社会技能水平的比较 | 第34-35页 |
4.3 训练前后实验组社会技能水平的比较 | 第35-37页 |
4.4 训练前后对照组社会技能水平的比较 | 第37-39页 |
4.5 训练后被忽视和被拒绝幼儿社会技能水平变化情况的比较 | 第39-40页 |
5 讨论 | 第40-46页 |
5.1“边缘儿”社会技能团体游戏辅导的有效性 | 第40-41页 |
5.2“边缘儿”两种社会技能团体游戏辅导效果的差异性问题 | 第41-42页 |
5.3“边缘儿”社会技能团体游戏辅导效果的年龄差异性 | 第42-43页 |
5.4 团体游戏辅导的适用性及科学性问题 | 第43-44页 |
5.5 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构想 | 第44-46页 |
6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1:同伴现场提名的具体实施方法 | 第52-53页 |
附录 2:幼儿社会技能量表[修订版](试题举样) | 第53-54页 |
附录 3:幼儿园“边缘儿”社会技能的团体游戏辅导研究方案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