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电信号的驾驶疲劳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1.2.1 疲劳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驾驶疲劳检测指标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驾驶疲劳检测模型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论文的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驾驶疲劳形成机理与分析 | 第24-30页 |
2.1 驾驶疲劳的分类及产生机制 | 第24-27页 |
2.1.1 驾驶疲劳的分类 | 第24-25页 |
2.1.2 驾驶疲劳形成机制 | 第25-27页 |
2.2 驾驶疲劳的诱发因素 | 第27-28页 |
2.3 驾驶疲劳的表征 | 第28-30页 |
第3章 心电信号处理与分析原理 | 第30-40页 |
3.1 心电信号产生机理及特征 | 第30-31页 |
3.2 心电时域分析方法 | 第31-35页 |
3.2.1 HRV信号的获得 | 第31-33页 |
3.2.2 时域分析方法及指标 | 第33-35页 |
3.3 心电频域分析方法 | 第35-40页 |
第4章 模拟驾驶实验设计及心电指标变化趋势 | 第40-56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40页 |
4.2 模拟驾驶实验设计 | 第40-43页 |
4.2.1 被试选择及实验过程 | 第40-41页 |
4.2.2 实验设备及材料 | 第41-42页 |
4.2.3 实验驾驶任务 | 第42-43页 |
4.3 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 第43-51页 |
4.3.1 主观疲劳及行为绩效分析 | 第43-48页 |
4.3.2 心电指标趋势性与显著性分析 | 第48-51页 |
4.4 结果讨论 | 第51-52页 |
4.5 心电疲劳特征指标提取 | 第52-56页 |
4.5.1 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4.5.2 疲劳等级划分 | 第53-55页 |
4.5.3 心电指标与反应时间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第5章 SVM驾驶疲劳识别器构建 | 第56-63页 |
5.1 SVM支持向量机原理 | 第56-60页 |
5.1.1 线性SVM | 第57-58页 |
5.1.2 非线性SVM | 第58-60页 |
5.2 驾驶疲劳识别器构建 | 第60页 |
5.3 识别效果测评及分析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