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法律制度研究--基于相关主体正当性的视角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预期创新性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预期创新性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第2章 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的概述 | 第16-25页 |
2.1 矿产资源及其特性 | 第16-19页 |
2.1.1 矿产资源 | 第16-17页 |
2.1.2 矿产资源的特殊性 | 第17-19页 |
2.2 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的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2.1 矿业权 | 第19-20页 |
2.2.2 矿产资源收益分配 | 第20-21页 |
2.3 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相关主体的正当性分析 | 第21-25页 |
2.3.1 国家基于所有权的正当性 | 第21-22页 |
2.3.2 地方政府基于委托受理关系的正当性 | 第22-23页 |
2.3.3 地质勘查单位基于付出的劳动的正当性 | 第23页 |
2.3.4 矿山企业基于投资权的正当性 | 第23-24页 |
2.3.5 矿地居民基于环境权的正当性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5-31页 |
3.1 我国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的立法历程 | 第25-26页 |
3.1.1 矿产资源无偿取得时期 | 第25页 |
3.1.2 矿产资源有偿取得时期 | 第25-26页 |
3.1.3 小结 | 第26页 |
3.2 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与矿业权的关系 | 第26-27页 |
3.3 我国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的实现形式 | 第27-31页 |
3.3.1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 | 第27-28页 |
3.3.2 探矿权采矿权价款 | 第28-29页 |
3.3.3 矿产资源补偿费 | 第29页 |
3.3.4 资源税 | 第29-31页 |
第4章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6页 |
4.1 矿产资源收益各主体间存在利益冲突 | 第31-33页 |
4.1.1 省级政府与县州级政府间的冲突 | 第31页 |
4.1.2 资源输出地政府与资源输入地政府的冲突 | 第31-32页 |
4.1.3 政府与矿山企业间的冲突 | 第32页 |
4.1.4 矿山企业与矿地居民间的冲突 | 第32-33页 |
4.2 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混乱 | 第33页 |
4.3 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和资源税税率标准不科学 | 第33-34页 |
4.4 地质勘查工作缺乏保护机制 | 第34-36页 |
第5章 我国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6-44页 |
5.1 国外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法律制度分析 | 第36-38页 |
5.1.1 联邦制国家的跨州税 | 第36-37页 |
5.1.2 挪威的稳定基金制度 | 第37页 |
5.1.3 哈萨克斯坦部分收益投入到勘查工作中 | 第37-38页 |
5.1.4 小结 | 第38页 |
5.2 完善我国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8-44页 |
5.2.1 完善我国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 | 第38-41页 |
5.2.2 加强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 | 第41页 |
5.2.3 构建矿产资源开发地居民权益保护机制 | 第41-4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