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2章 绩效评价与继续教育发展概述 | 第17-27页 | 
| ·绩效评价 | 第17-20页 | 
| ·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 ·绩效评价的内涵及其特点 | 第18-20页 | 
| ·继续教育概述 | 第20-27页 | 
| ·继续教育属性 | 第20页 | 
|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规模 | 第22-25页 | 
|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 第3章 继续教育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 第27-41页 | 
| ·一般评价方法 | 第27-30页 | 
| ·简单线性加权法 | 第27页 | 
| ·理想解法(TOSIS法) | 第27-28页 | 
| ·功效系数法 | 第28-29页 | 
| ·交叉增援矩阵法 | 第29-30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30-35页 | 
|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30-31页 | 
| ·构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31-32页 | 
| ·构造判断矩阵和计算相对权重 | 第32-33页 | 
| ·一致性检验 | 第33-34页 | 
| ·层次总排序 | 第34-35页 | 
| ·熵权多目标评价方法 | 第35-38页 | 
| ·熵 | 第35-36页 | 
| ·熵权 | 第36-37页 | 
| ·熵权多目标评价 | 第37-38页 | 
| ·继续教育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 第38-41页 | 
| ·继续教育评价的特殊性 | 第38-39页 | 
| ·一般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不足 | 第39-41页 | 
| 第4章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继续教育绩效评价 | 第41-49页 | 
|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继续教育概述 | 第41-45页 | 
|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43-44页 | 
| ·筛选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 第44-45页 |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45页 | 
| ·辽宁经干院的继续教育绩效评价 | 第45-49页 | 
| 第5章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继续教育绩效的提升策略研究 | 第49-54页 | 
| ·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 | 第49-50页 | 
| ·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理念 | 第49页 | 
| ·实现途径 | 第49-50页 | 
| ·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 第50-52页 | 
| ·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核心 | 第50页 | 
| ·全力整合社会资源 | 第50-51页 | 
| ·以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导向 | 第51页 | 
| ·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第51-52页 | 
|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 第52-54页 | 
|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估形式 | 第52页 | 
| ·实现评估主体的创新 | 第52页 | 
| ·认可学员的工作经验 | 第52页 | 
| ·推行IS09000系列标准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