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7-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6 研究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激励理论综述及概念界定 | 第14-21页 |
2.1 激励概念及激励理论发展历程 | 第14-17页 |
2.1.1 内容激励理论 | 第14-15页 |
2.1.2 过程激励理论 | 第15-16页 |
2.1.3 综合激励理论 | 第16-17页 |
2.1.4 激励理论综述 | 第17页 |
2.2 知识型员工概念及特点 | 第17-18页 |
2.2.1 知识型员工概念 | 第17页 |
2.2.2 知识型员工特点 | 第17-18页 |
2.3 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2.3.1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 | 第18-19页 |
2.3.2 高新技术企业特点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21-27页 |
3.1 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 第21-23页 |
3.1.1 激励机制同质化 | 第21页 |
3.1.2 缺乏长期激励机制 | 第21-22页 |
3.1.3 激励方式单一化 | 第22页 |
3.1.4 激励效果与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 | 第22-23页 |
3.2 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3.2.1 对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特征认识偏差 | 第23页 |
3.2.2 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到位 | 第23-24页 |
3.2.3 对知识型员工专业精神引导不足 | 第24页 |
3.2.4 对知识型员工激励政策的设计出现偏差 | 第24-25页 |
3.2.5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配置不当 | 第25页 |
3.2.6 对知识型员工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 | 第25-26页 |
3.2.7 知识型员工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不强 | 第26-27页 |
第四章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构建 | 第27-33页 |
4.1 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4.1.1 平等原则 | 第27页 |
4.1.2 公平公正原则 | 第27-28页 |
4.1.3 差异化原则 | 第28页 |
4.1.4 兼顾企业战略原则 | 第28页 |
4.2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模式 | 第28-32页 |
4.2.1 薪酬激励 | 第29-30页 |
4.2.2 文化激励 | 第30页 |
4.2.3 成长激励 | 第30-31页 |
4.2.4 工作激励 | 第31-32页 |
4.3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保障措施 | 第32-33页 |
4.3.1 企业经济基础保障 | 第32页 |
4.3.2 现代管理理念保障 | 第32页 |
4.3.3 管理机制保障 | 第32-33页 |
第五章 H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案例分析 | 第33-48页 |
5.1 H公司简介 | 第33页 |
5.2 H公司激励机制发展过程 | 第33-35页 |
5.3 H公司激励理念分析 | 第35-36页 |
5.4 H公司激励主体分析 | 第36-37页 |
5.4.1 规范的激励政策 | 第36页 |
5.4.2 明确的激励主体 | 第36-37页 |
5.4.3 健全的内部激励 | 第37页 |
5.5 H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方式分析 | 第37-42页 |
5.5.1 薪酬福利激励 | 第37-38页 |
5.5.2 文化激励 | 第38-39页 |
5.5.3 成长激励 | 第39-41页 |
5.5.4 工作激励 | 第41-42页 |
5.6 H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启示 | 第42-44页 |
5.7 H公司案例对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模型的完善 | 第44-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