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互联网+”时代区域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价值创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9页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内容第12-14页
        1.1.1 研究缘起第12-13页
        1.1.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2.1 理论意义第15页
        1.2.2 实践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5页
        1.3.1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现状第16-22页
        1.3.2 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现状第22-25页
        1.3.3 对相关研究的述评第25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5-29页
        1.4.1 研究思路第25-26页
        1.4.2 研究方法第26-29页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9-39页
    2.1 概念界定第29-34页
        2.1.1 互联网+教育第29-31页
        2.1.2 区域教育第31-33页
        2.1.3 价值创造第33-34页
    2.2 理论基础第34-39页
        2.2.1 群体动力理论第34页
        2.2.2 分布式认知理论第34-35页
        2.2.3 知识价值理论第35-36页
        2.2.4 知识创造理论第36-39页
3“互联网+”时代区域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创造体系第39-55页
    3.1“互联网+”的诞生第39-42页
        3.1.1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优势第40-41页
        3.1.2 互联网+教育的实践第41-42页
    3.2“互联网+”时代区域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第42-46页
        3.2.1 现存教师培训的弊端第43页
        3.2.2 构建“互联网+”时代区域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有利条件第43-46页
    3.3“互联网+”时代区域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创造体系第46-53页
        3.3.1 网络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态过程第46-50页
        3.3.2 价值创造理论框架第50-53页
    3.4“互联网+”时代区域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创造结构体系第53-55页
4“互联网+”时代区域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方案第55-63页
    4.1 构建原则第55-57页
        4.1.1 交流与合作原则第55页
        4.1.2 开放性原则第55-56页
        4.1.3 价值创造原则第56页
        4.1.4 融合创新原则第56-57页
    4.2 方案设计第57-61页
        4.2.1 初始阶段第57-58页
        4.2.2 联盟阶段第58页
        4.2.3 执行阶段第58-59页
        4.2.4 转化阶段第59-60页
        4.2.5 延续阶段第60-61页
    4.3 方案介绍第61-63页
        4.3.1 项目介绍第61页
        4.3.2 研究对象第61-63页
5“互联网+”时代区域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实证分析第63-115页
    5.1 数据来源第63-68页
        5.1.1 共同体交流数据来源第63-66页
        5.1.2 测试数据来源第66页
        5.1.3 后台数据来源第66页
        5.1.4 访谈数据来源第66-68页
    5.2 分析框架第68-71页
        5.2.1 共同体发展过程编码体系第68-70页
        5.2.2 重塑价值编码体系第70页
        5.2.3 交互矩阵规则第70-71页
    5.3 分析过程第71-107页
        5.3.1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发展过程总体分析第71-77页
        5.3.2 直接价值分析第77-81页
        5.3.3 潜在价值分析第81-97页
        5.3.4 应用价值分析第97-102页
        5.3.5 实现价值分析第102-105页
        5.3.6 重塑价值分析第105-107页
    5.4 研究结论第107-115页
        5.4.1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发展过程分析结论第107-109页
        5.4.2 直接价值分析结论第109-110页
        5.4.3 潜在价值分析结论第110-111页
        5.4.4 应用价值分析结论第111-112页
        5.4.5 实现价值分析结论第112页
        5.4.6 重塑价值分析结论第112-115页
6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价值创造模型及建议第115-125页
    6.1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与价值创造第115-118页
        6.1.1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二元互补性第115-116页
        6.1.2 价值创造与教师专业发展第116-118页
    6.2 价值创造模型第118-121页
    6.3 价值创造模型视角下教师发展建议第121-125页
7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125-129页
    7.1 研究总结第125-126页
    7.2 研究创新第126-127页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27-129页
附录第12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9页
致谢第149-151页
作者简历第151-15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恶性胸腹腔积液中肿瘤细胞HER2、EGFR、c-MET和VEGFR2蛋白表达特点及其对分子靶向药物敏感性评价
下一篇:智慧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