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现状综合分析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衔接段交织区交通特性分析及衔接段交通设计 | 第18-35页 |
2.1 衔接段交织区交通特性 | 第18-23页 |
2.1.1 交织区交通运行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2.1.2 交织区交通流特性分析 | 第20-23页 |
2.2 出口匝道衔接段交通设计 | 第23-34页 |
2.2.1 衔接段交通组织形式 | 第23-29页 |
2.2.2 衔接段长度的设计 | 第29-34页 |
2.2.3 交叉口进口道宽度的设计 | 第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快速路出口匝道与衔接交叉口协调控制的建模 | 第35-46页 |
3.1 交叉口感应控制 | 第35-36页 |
3.2 辅路信号控制 | 第36-38页 |
3.3 协调控制模型 | 第38-45页 |
3.3.1 协调控制模型建立 | 第38-43页 |
3.3.2 协调控制模型运行流程图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快速路出口匝道与衔接交叉口协调控制的数字仿真 | 第46-76页 |
4.1 VISSIM仿真软件 | 第46-48页 |
4.2 路段描述及仿真参数标定 | 第48-50页 |
4.2.1 仿真路网描述 | 第48-50页 |
4.2.2 仿真参数标定 | 第50页 |
4.3 出口匝道衔接交叉口区域交通设计仿真分析 | 第50-62页 |
4.3.1 出口匝道接辅路横向位置设计仿真分析 | 第51-55页 |
4.3.2 交织区段长度设计仿真分析 | 第55-59页 |
4.3.3 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设计仿真分析 | 第59-62页 |
4.4 出口匝道衔接交叉口区域协调控制模型数字仿真 | 第62-75页 |
4.4.1 基本参数设计 | 第62-65页 |
4.4.2 VAP程序编写 | 第65页 |
4.4.3 仿真数据分析 | 第65-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结论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件1 | 第82-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