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纤维素酶系的作用特征及其在蔗渣水解中的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6页 |
1.1 纤维素 | 第8页 |
1.2 蔗渣纤维素 | 第8-9页 |
1.3 甘蔗渣的应用 | 第9-11页 |
1.3.1 甘蔗渣的物理加工应用 | 第9-10页 |
1.3.2 甘蔗渣的化学加工应用 | 第10页 |
1.3.3 甘蔗渣的生物加工应用 | 第10-11页 |
1.4 纤维素酶系 | 第11-12页 |
1.4.1 纤维素酶简介 | 第11页 |
1.4.2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 | 第11-12页 |
1.5 黑曲霉来源的纤维素酶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5.1 黑曲霉中内切葡聚糖酶 | 第12-13页 |
1.5.2 黑曲霉中β-葡萄糖苷酶 | 第13页 |
1.6 纤维素酶系的应用 | 第13-14页 |
1.6.1 纤维素酶系在纤维素水解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6.2 纤维素酶系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 第14页 |
1.7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20页 |
2.1.1 主要菌株 | 第16-17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2.1.4 其他酶品 | 第18-19页 |
2.1.5 相关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页 |
2.2.1 菌种活化 | 第20页 |
2.2.2 摇瓶发酵 | 第20页 |
2.3 酶的分离纯化 | 第20-21页 |
2.4 酶活测定方法 | 第21-24页 |
2.4.1 内切葡聚糖酶酶活测定 | 第21-22页 |
2.4.2 外切葡聚糖酶酶活测定 | 第22-23页 |
2.4.3 β-葡萄糖苷酶酶活测定 | 第23-24页 |
2.5 酶学性质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2.5.1 内切葡聚糖酶酶学性质分析 | 第24-25页 |
2.5.2 外切葡聚糖酶酶学性质分析 | 第25-26页 |
2.5.3 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分析 | 第26页 |
2.6 蔗渣预处理 | 第26-27页 |
2.6.1 蔗渣粉碎 | 第26页 |
2.6.2 蔗渣去除蔗糖 | 第26-27页 |
2.7 重组酶液组合筛选 | 第27页 |
2.8 酶解蔗渣 | 第27-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8页 |
3.1 酶的分离纯化 | 第30-31页 |
3.2 内切葡聚糖酶基本酶学性质 | 第31-33页 |
3.2.1 内切葡聚糖酶最适作用条件 | 第31-32页 |
3.2.2 内切葡聚糖酶的稳定性 | 第32-33页 |
3.3 外切葡聚糖酶基本酶学性质 | 第33-35页 |
3.3.1 外切葡聚糖酶最适温度 | 第33-34页 |
3.3.2 外切葡聚糖酶最适作用pH值 | 第34-35页 |
3.3.3 外切葡聚糖酶的稳定性 | 第35页 |
3.4 β-葡萄糖苷酶基本酶学性质 | 第35-37页 |
3.4.1 β-葡萄糖苷酶最适反应条件 | 第35-36页 |
3.4.2 β-葡萄糖苷酶的稳定性 | 第36-37页 |
3.5 重组酶的归类 | 第37-39页 |
3.6 酶解蔗渣工艺 | 第39-44页 |
3.6.1 蔗渣去除蔗糖 | 第39页 |
3.6.2 重组酶酶液组合的筛选 | 第39-42页 |
3.6.3 最优酶液组合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2-44页 |
3.7 蔗渣全酶法水解工艺的探讨 | 第44-48页 |
3.7.1 蔗渣酶解工艺流程图 | 第44-46页 |
3.7.2 各组分的水解率 | 第46-48页 |
4 结论 | 第48-49页 |
5 展望 | 第49-50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8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