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第11-13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3-19页 |
(一) 抗日战争时期基督教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二) 抗日战争时期《申报》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三、研究难点与创新 | 第19-20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一章 抗战爆发前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形象流变 | 第21-32页 |
一、晚清时期基督教在中国的负面形象 | 第21-25页 |
二、民初十年中国基督教形象的转机 | 第25-28页 |
三、非基运动与中国基督教的污名化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申报》之特色及其对基督教的报道 | 第32-42页 |
一、《申报》的办报历程与特色 | 第32-34页 |
二、抗战前《申报》基督教报道概况 | 第34-39页 |
三、抗战时期《申报》基督教报道分析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受难的基督教:《申报》中基督教的受迫害形象 | 第42-57页 |
一、基督徒人身安全遭受威胁 | 第42-46页 |
二、基督教会财产损失巨大 | 第46-51页 |
三、沦陷区传教士遭受驱逐 | 第51-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公义的基督教:《申报》对教会政治立场的肯定 | 第57-71页 |
一、基督教支持中国武力抗战 | 第57-62页 |
二、基督教反对日本侵略战争 | 第62-66页 |
三、传教士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 | 第66-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奉献的基督教:《申报》对教会社会救助的称颂 | 第71-86页 |
一、美国教会援华举动 | 第71-75页 |
二、救世军在华救助工作 | 第75-80页 |
三、中华基督教全国联合会救助工作 | 第80-83页 |
小结 | 第83-86页 |
第六章 奋进的基督教:《申报》中教会的自强革新风貌 | 第86-102页 |
一、奋进的基督教教育事业 | 第86-92页 |
(一) 教会大学事业的坚持与发展 | 第86-88页 |
(二) 教会中学事业的继续与进步 | 第88-92页 |
二、继续推行社会革新事业 | 第92-96页 |
三、重整道德运动 | 第96-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结语 | 第102-107页 |
一、《申报》宣传中的基督教形象及变化 | 第102-103页 |
二、报刊宣传背后隐藏的深层考虑 | 第103-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