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现代汉语规约性间接指责言语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5页
    1.1 选题缘起第12-15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5-22页
        1.2.1 国外有关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第15-17页
        1.2.2 国内有关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第17-20页
        1.2.3 现代汉语指责类言语行为的研究第20-22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4页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第24-25页
        1.4.1 研究方法第24页
        1.4.2 语料说明第24-25页
2 现代汉语规约性间接指责言语行为概说第25-54页
    2.1 指责言语行为的界定第25-44页
        2.1.1 词典有关"批评""指责""抱怨"的释义第25-33页
            2.1.1.1 汉语词典中的释义第25-29页
            2.1.1.2 英语词典中的释义第29-32页
            2.1.1.3 归纳小结第32-33页
        2.1.2 指责/批评/抱怨言语行为的定义第33-40页
            2.1.2.1 批评言语行为的定义第36-37页
            2.1.2.2 抱怨言语行为的定义第37-38页
            2.1.2.3 指责言语行为的定义第38-40页
        2.1.3 指责/批评/抱怨言语行为的辨析第40-42页
        2.1.4 指责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第42-44页
    2.2 直接指责与间接指责的厘定第44-50页
        2.2.1 直接指责第44-48页
        2.2.2 间接指责第48-50页
    2.3 间接指责的语用习语化过程第50-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3 规约性间接指责的语力来源及习用格式第54-70页
    3.1 Searle(1975)关于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语力来源的研究第54-59页
        3.1.1 规约性间接指令的语力来源研究第54-58页
        3.1.2 本文的研究路径第58-59页
    3.2 规约性间接指责的语力来源类型第59-60页
    3.3 规约性间接指责的习用格式第60-68页
        3.3.1 询问受话人所表现的错误行状第61-64页
            3.3.1.1 (你这是)什么+NP?第61-62页
            3.3.1.2 (你+)V+什么+NP?第62-63页
            3.3.1.3 (你+)V+什么?第63-64页
        3.3.2 询问受话人实施错误行状的理由第64-67页
            3.3.2.1 有什么好+X(+的)?第64-65页
            3.3.2.2 你干嘛/干什么+X?(你+X+干嘛/干什么?)第65-66页
            3.3.2.3 你+X+不行/好吗?第66-67页
        3.3.3 询问受话人是否具有改正错误行状的能力第67-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4 规约性间接指责的语力实现方式第70-85页
    4.1 个案分析第70-81页
        4.1.1 (你这是)什么+NP?第70-73页
        4.1.2 (你+)V+什么+NP?第73-74页
        4.1.3 (你+)V+什么?第74-76页
        4.1.4 有什么好+X(+的)?第76-77页
        4.1.5 你干嘛/干什么+X?第77-79页
        4.1.6 你+X+不行/好吗?第79-80页
        4.1.7 你能不能+X?第80-81页
    4.2 共性研究第81-83页
        4.2.1 表现手段第81-83页
        4.2.2 语用功能第83页
    4.3 本章小结第83-85页
5 结论第85-88页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及研究价值第85-87页
    5.2 本研究的不足及对今后研究的启示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6页
后记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泛禁忌化”网络广告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下一篇:豪泽尔唯物史观的艺术社会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