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13页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5-31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2.1.3 研究文献述评 | 第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2.1 两权分离理论 | 第24-25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2.2.3“内部人”控制理论 | 第26-27页 |
2.2.4 掏空行为理论 | 第27-28页 |
2.3 研究内容界定 | 第28-31页 |
2.3.1 对财务困境的界定 | 第28页 |
2.3.2 对股权结构的界定 | 第28-31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31-35页 |
3.1 股权集中度与财务困境公司摘帽 | 第31-32页 |
3.2 股权制衡度与财务困境公司摘帽 | 第32-33页 |
3.3 国有股比例与财务困境公司摘帽 | 第33页 |
3.4 流通股比例与财务困境公司摘帽 | 第33-35页 |
第4章 股权结构对财务困境公司摘帽的实证分析 | 第35-43页 |
4.1 样本选取与变量定义 | 第35-37页 |
4.1.1 样本选取 | 第35-36页 |
4.1.2 变量定义 | 第36-37页 |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4.3 独立样本T检验 | 第38-39页 |
4.4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 第39-40页 |
4.5 模型设计 | 第40页 |
4.6 拟合度检验 | 第40-41页 |
4.6.1 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 | 第40页 |
4.6.2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 第40-41页 |
4.6.3 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 | 第41页 |
4.6.4 预测分类表 | 第41页 |
4.7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3-4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3-45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5-47页 |
5.3 本文的不足及可待研究方向 | 第47-48页 |
5.3.1 本文的不足 | 第47页 |
5.3.2 本文的可待研究方向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1 | 第52-54页 |
附录 2 | 第54-57页 |
研究生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