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 | 第11-15页 |
1.2.1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关于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概念及模式分析 | 第19-21页 |
2.1.3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信用风险概念 | 第21-22页 |
2.2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发展状况 | 第22-23页 |
2.3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29页 |
2.3.1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步骤 | 第23-25页 |
2.3.2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5-26页 |
2.3.3 供应链融资准入评级指标的构建 | 第26-27页 |
2.3.4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构建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供应链融资准入评级模型 | 第30-41页 |
3.1 供应链融资准入评级步骤 | 第30-31页 |
3.2 模型构建方法介绍 | 第31-36页 |
3.2.1 网络层次分析法 | 第32-33页 |
3.2.2 灰色综合评价法 | 第33-36页 |
3.3 供应链融资准入评级模型的构建 | 第36-38页 |
3.3.1 ANP网络结构 | 第36页 |
3.3.2 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第36-38页 |
3.3.3 供应链融资准入评级灰色综合评价值 | 第38页 |
3.4 供应链融资准入评级标准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 | 第41-48页 |
4.1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步骤 | 第41-42页 |
4.2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第42-45页 |
4.2.1 ANP网络结构 | 第42-44页 |
4.2.2 ANP权重的确定 | 第44页 |
4.2.3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信用风险灰色综合评价值 | 第44-45页 |
4.3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标准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模型的应用 | 第48-56页 |
5.1 案例背景介绍 | 第48-49页 |
5.2 模型应用 | 第49-53页 |
5.2.1 供应链融资准入评级评价 | 第49-51页 |
5.2.2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 | 第51-53页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