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生命性课堂的起源 | 第10-11页 |
·研究生命性课堂的意义 | 第11-15页 |
·生命性课堂的生命观—尊重学生和教师的个体生命 | 第11-12页 |
·生命性课堂的幸福论—支持和满足师生的幸福追求 | 第12-13页 |
·生命性课堂的理论说—打造更优的教育活动 | 第13-15页 |
二、生命性课堂的成因与特性 | 第15-24页 |
·生命性课堂的提出 | 第15-16页 |
·生命性课堂的理解 | 第16-22页 |
·生命的意义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 第16-19页 |
·生命与教育 | 第19-22页 |
·生命性课堂的构成因素及其特征 | 第22-24页 |
三、化学学科与生命性课堂 | 第24-30页 |
·化学学科特征与新课程改革对化学学科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 第24页 |
·化学学科生命性的体现 | 第24-25页 |
·构建化学生命性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 第25-30页 |
·生命性课堂教学方法 | 第25-27页 |
·构建生命性课堂策略 | 第27-30页 |
四、构造中学化学生命性课堂的几点思考 | 第30-40页 |
·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前提 | 第30-32页 |
·以化学课程内容为基础 | 第32-34页 |
·注重化学探究活动 | 第32-33页 |
·善于发现身边的化学 | 第33页 |
·紧跟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步调 | 第33-34页 |
·利用化学反应规律和原理 | 第34页 |
·以加强对师生的生命关怀为保障 | 第34-37页 |
·以师生共建关怀型关系为桥梁 | 第37-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Ⅰ“纯碱生产”的“1+1+1”学习模式 | 第44-46页 |
附录Ⅱ: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