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戏剧音乐理论论文--地方戏曲音乐论文

梆声鲁韵--鲁西南地区山东梆子唱腔探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0-13页
 一、山东梆子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本论文研究的对象和意义第11-12页
 三、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第12-13页
1 山东梆子概述第13-17页
   ·山东梆子的源起第13-14页
   ·山东梆子的流变过程第14-17页
     ·山东梆子的形成第14页
     ·鼎盛与衰落第14-15页
     ·凤凰涅槃第15-17页
2 山东梆子唱腔的基本样式第17-40页
   ·板式结构第17-36页
     ·慢板第17-26页
     ·二八板第26-30页
     ·流水板第30-32页
     ·非板第32-35页
     ·其它板式第35-36页
   ·调式与旋律第36-40页
     ·山东梆子唱腔的调式调性第36-39页
     ·山东梆子唱腔旋律第39-40页
3 山东梆子唱腔的唱法第40-55页
   ·语言基础第40-43页
     ·山东梆子的语言基础第40-41页
     ·山东梆子的戏剧语言特色第41-43页
   ·发声方法第43-45页
     ·真、假混合声的演唱方法第43页
     ·“丹田”的重要地位第43-44页
     ·气息第44-45页
     ·字与腔的关系第45页
     ·共鸣第45页
   ·各行当演唱的方法与特点第45-51页
     ·山东梆子的老生唱腔第46-47页
     ·山东梆子的花脸(净)唱腔第47-48页
     ·山东梆子的旦行唱腔第48-51页
   ·“橘”与“枳”第51-55页
4 启示与展望第55-60页
   ·山东梆子发声法的启示第55-56页
     ·立嗓”唱法的启示第55页
     ·咽壁机能的启示第55-56页
     ·气息的启示第56页
   ·对山东梆子唱腔艺术的发展与前景的展望第56-60页
     ·改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第56-57页
     ·遵循艺术规律,循序渐进第57页
     ·改革要以观众为本第57-58页
     ·加强声乐理论学习第58-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第64-84页
作者简历第84-8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母语者英语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加工的ERP研究
下一篇:山亭皮影戏的音乐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