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PACK的不同轨道类型竖向动力响应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简介 | 第9-11页 |
|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的结构特点 | 第9-10页 |
|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的发展方向 | 第10-11页 |
|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简介 | 第11-16页 |
| ·无砟轨道的特点 | 第11-12页 |
| ·国内外无砟轨道的发展 | 第12-16页 |
| ·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 第16-18页 |
| ·国内外有砟轨道动力学研究 | 第16-17页 |
| ·国内外无砟轨道动力学研究 | 第17-18页 |
| ·本文研究的宗旨与思路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车辆的多体动力学建模 | 第20-37页 |
| · | 第20-29页 |
| ·SIMPACK软件 | 第20-21页 |
| ·SIMPACK多体系统运动方程理论 | 第21-24页 |
| ·SIMPACK轮轨模块 | 第24-29页 |
| ·车辆模型的建立 | 第29-33页 |
| ·车辆模型建模方法 | 第29-31页 |
| ·模型结构参数 | 第31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 ·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评价指标 | 第33-36页 |
| ·车辆运行安全性评价 | 第33页 |
| ·车辆运行舒适度评价 | 第33-35页 |
| ·车辆与轨道动态作用性能的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轨道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第37-45页 |
| ·不同类型的轨道模型 | 第37-39页 |
| ·轨道结构部件的有限元模型 | 第39-41页 |
| ·钢轨 | 第39-40页 |
| ·轨枕 | 第40页 |
| ·轨道板 | 第40-41页 |
| ·轨道结构动力子结构法的实现 | 第41-44页 |
| ·子结构刚度矩阵 | 第41-43页 |
| ·子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车辆轨道耦合振动数值仿真的实现 | 第45-61页 |
| ·多体系统(MBS)与有限元(FE)的耦合集成 | 第45-46页 |
| ·弹性体在多体系统中的实现 | 第45页 |
| ·MBS与FE的接口程序FEMBS | 第45-46页 |
| ·车辆-轨道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 ·轨道不平顺 | 第47-51页 |
| ·计算结果 | 第51-60页 |
| ·无砟轨道结构计算结果 | 第51-56页 |
| ·有砟轨道结构计算结果 | 第56-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不同轨道类型振动响应分析 | 第61-76页 |
| ·行车速度对系统动力的影响 | 第61-71页 |
| ·德国低干扰谱激扰下车辆—轨道响应分析 | 第61-66页 |
| ·德国高干扰谱激扰下车辆—轨道响应分析 | 第66-71页 |
| ·扣件垂向刚度对系统动力的影响 | 第71-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本文主要完成工作 | 第76-77页 |
| ·今后努力的方向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