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电镀公司转型精益生产的改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1) 国内外精益生产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2) 国内精益生产理论应用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X电镀公司生产系统调查 | 第16-32页 |
·X电镀公司基本情况 | 第16页 |
·生产工艺和厂房布局 | 第16-19页 |
(1) 碱性无氰镀锌工艺 | 第16-17页 |
(2) 电镀加工方法 | 第17-18页 |
(3) 厂区及生产车间布局 | 第18-19页 |
·电镀生产系统的组织架构和生产运作情况 | 第19-21页 |
(1) 生产系统组织架构 | 第19页 |
(2) 公司管理现状 | 第19-20页 |
(3) 产品分析 | 第20-21页 |
(4) 生产原料 | 第21页 |
(5) 生产现状分析 | 第21页 |
·生产系统和工序分析 | 第21-30页 |
(1) 生产流程分析 | 第22页 |
(2) 产品工序分析 | 第22页 |
(3) 产品作业测定 | 第22-26页 |
(4) 改善前的挂镀生产价值流图 | 第26-28页 |
(5) 改善前的生产线平衡和人员利用率 | 第28-30页 |
·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精益生产推行思路和方案制定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生产线改善 | 第32-42页 |
·物流路线分析和设备布局调整 | 第32-34页 |
(1) 生产布局调整 | 第32-33页 |
(2) 生产车间设施布局调整 | 第33-34页 |
·生产线平衡 | 第34-38页 |
(1) 作业改善 | 第35-37页 |
(2) 改善结果对比 | 第37-38页 |
·其他改善措施 | 第38页 |
(1) 重新设置工位器具 | 第38页 |
(2) 调整电镀加工时间 | 第38页 |
(3) 使用新型钝化剂 | 第38页 |
·改善后的价值流图 | 第38-40页 |
·改善前后比较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生产计划优化 | 第42-49页 |
·生产计划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生产计划优化的方法 | 第43-48页 |
(1) 产量预测模型 | 第43-44页 |
(2) 历史数据处理 | 第44-46页 |
(3) 预测模型的检验和修正 | 第46-47页 |
(4) 生产预案 | 第47-48页 |
·改善前后的比较分析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现场6S管理内容设计 | 第49-54页 |
·现场管理及问题 | 第49页 |
·现场6S管理的内容设计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六章 实施精益生产的机制研究 | 第54-64页 |
·实施精益生产的组织结构 | 第54-55页 |
·实施精益生产的程序方法 | 第55-61页 |
·实施精益生产的激励机制 | 第61-62页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员管理的措施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