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关于民国时期湘雅医学院的发展研究 | 第12-13页 |
二、关于近代湖南教会学校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关于高校办学特色的研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民国时期 | 第16-17页 |
二、湘雅医学院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民国时期湘雅医学院办学始末 | 第20-34页 |
第一节 萌芽期:雅礼医院的创立 | 第20-23页 |
一、雅礼会来华兴医办学 | 第20-21页 |
二、雅礼医院的创立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初创期: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诞生 | 第23-26页 |
一、西医在长沙的传播 | 第23-24页 |
二、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成立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发展期:历经战火,曲折涅槃 | 第26-34页 |
一、湘雅教育事业的调整 | 第27-28页 |
二、湘雅在战火中的西迁 | 第28-32页 |
三、复原长沙,重建校园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民国时期湘雅医学院办学状况分析 | 第34-50页 |
第一节 “大医精诚”的办学理念 | 第34-39页 |
一、公医治校、严谨治学 | 第34-37页 |
二、公勇勤慎,诚爱谦廉 | 第37-39页 |
第二节 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 第39-44页 |
一、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 | 第39-40页 |
二、人才培养目标 | 第40-41页 |
三、人才培养模式 | 第41-44页 |
第三节 国际化的办学模式 | 第44-47页 |
一、以欧美甲等医学院标准为办学目标 | 第44-46页 |
二、中国式的“霍普金斯模式” | 第46-47页 |
第四节 注重文化建设的校园环境 | 第47-50页 |
一、创办《学生救国报》 | 第47-48页 |
二、创作湘雅院歌 | 第48页 |
三、组织“求真读书会” | 第48-49页 |
四、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民国时期湘雅医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评价 | 第50-60页 |
第一节 办学特色 | 第50-56页 |
一、中外联合办学促使“国际本土化” | 第50-53页 |
二、公私并存“经费多元化” | 第53-55页 |
三、重德精艺培养学生“道德职业化”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湘雅医学院的历史评价 | 第56-60页 |
一、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 第57-58页 |
二、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 | 第58页 |
三、引进外国医学高等教育模式,促进了青年人思想观念的转变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