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历程回溯及评价 | 第13-23页 |
·改造、模仿与独立创建时期 | 第13-17页 |
·中学历史课程遭受破坏与倒退时期 | 第17-18页 |
·拨乱反正与调整重建时期 | 第18-21页 |
·中学历史课程的转型时期 | 第21页 |
·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时期 | 第21-23页 |
3 新中国历次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主要经验教训 | 第23-28页 |
·建国以来历次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 第23-24页 |
·建国以来历次历史课程改革的教训 | 第24-25页 |
·新中国历史课程改革的得失给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启示 | 第25-28页 |
4 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8-34页 |
·新一轮的历史课程改革取得的可喜成绩 | 第28页 |
·新一轮的历史课程改革所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 第28-29页 |
·关于历史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几个现实问题 | 第29-34页 |
·确立“经世致用”的历史教育原则,重新定位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 | 第29-30页 |
·科学地对待、发展与完善研究性学习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 第30-31页 |
·加强历史课程改革中的综合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问题 | 第31页 |
·如何处理好历史教育改革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问题,即历史教育与现实民主政治的关系 | 第31-32页 |
·如何正确处理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 | 第32-34页 |
5 对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几个热点问题对策的思考 | 第34-47页 |
·关于历史新课程改革与适应中国国情的问题 | 第34-37页 |
·适应中国国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经验总结 | 第34页 |
·全面准确地分析我国的“国情”是历史新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的基础 | 第34-36页 |
·历史新课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关于正确处理传统讲授式教学法与研究性教学法的关系问题 | 第37-40页 |
·客观地认识与评价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优缺点 | 第38页 |
·在实践中理性地认识和运用研究性教学方式 | 第38-40页 |
·准确理解和正确实践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的角色扮演问题 | 第40-43页 |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师角色理解上的误区 | 第40-41页 |
·新课程实践中历史教师角色扮演的“错位”和“缺位”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41页 |
·新课程中历史教师角色扮演的“角色偏差”问题的具体表现 | 第41-43页 |
·正确处理历史大教材观与历史新课程资源观给中学历史教育带来的新问题 | 第43-47页 |
·历史大教材观与历史新课程资源观给中学历史教育的新问题 | 第43-45页 |
·关于对策的几点思考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