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1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的必要性 | 第8-11页 |
2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的可行性 | 第11-12页 |
3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研究的价值与创新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关于企业信息能力研究的评述 | 第14-30页 |
1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研究的本体论 | 第14-21页 |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内涵演变 | 第14-18页 |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体系构成 | 第18-19页 |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特性分析 | 第19-21页 |
2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21-27页 |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研究尚存的问题 | 第26-27页 |
3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7-3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7-28页 |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方法 | 第30-43页 |
1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方法论基础 | 第30-33页 |
·西方企业评价的方法论 | 第30-31页 |
·东方企业评价的方法论 | 第31-32页 |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的方法论 | 第32-33页 |
2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具体研究方法 | 第33-37页 |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的常用方法 | 第33-34页 |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方法选择的差异性 | 第34-36页 |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 | 第36-37页 |
3 个案研究--模糊层次分析法在企业信息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 第37-43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概念界定与适用范围 | 第37-38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构造原理 | 第38-39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算法思路 | 第39-40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实践效应 | 第40-43页 |
第三章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指标 | 第43-63页 |
1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指标配置的依据与标准 | 第43-44页 |
2 企业信息能力的结构体系与要素分析 | 第44-48页 |
·信息人才 | 第44-45页 |
·信息机构与信息设施 | 第45-47页 |
·信息活动能力 | 第47-48页 |
·内外环境信息源 | 第48页 |
3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指标的配置 | 第48-63页 |
·信息人才评价指标的配置 | 第48-51页 |
·信息机构与信息设施评价指标的配置 | 第51-54页 |
·信息活动能力评价指标的配置 | 第54-58页 |
·内外环境信息源评价指标的配置 | 第58-63页 |
第四章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体系 | 第63-77页 |
1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63-65页 |
2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第65-67页 |
·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65-66页 |
·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66页 |
·可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66-67页 |
·透明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67页 |
·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67页 |
3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流程 | 第67-73页 |
·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处理 | 第67-68页 |
·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 | 第68-70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70页 |
·企业信息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70-73页 |
4 企业信息能力评价体系构建问题与完善措施 | 第73-7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73-75页 |
·完善的措施 | 第75-77页 |
结束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