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理论论文--金融市场论文--证券市场论文

竞争、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论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上篇 中国证券市场功能缺陷的实证研究第8-81页
 导论第8-15页
  一、 问题提出第8-9页
  二、 研究方法与基本假设第9-11页
  三、 研究内容和创新第11-15页
 第一章 中国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第15-23页
  第一节 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第15-18页
   一、 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第15-18页
  第二节 中国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第18-21页
   一、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的回顾第18-19页
   二、 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第19-20页
   三、 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回归分析第20-21页
  小结第21-23页
 第二章 中国证券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第23-38页
  第一节 证券市场产业结构调整功能的理论描述第23-27页
   一、 经济增长中的结构作用第23页
   二、 证券市场的结构调整机理第23-27页
  第二节 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检验第27-37页
   一、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描述第27-31页
   二、 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有效性问题的提出第31-33页
   三、 价格信号、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检验第33-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资本结构、治理结构与绩效第38-61页
  第一节 资本结构理论的简要回顾第38-42页
   一、 融资结构、资本结构的定义第38-39页
   二、 资本结构理论的简要回顾第39-42页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资本结构第42-46页
   一、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总体特征第42-45页
   二、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部门特征第45页
   三、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特征第45-46页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第46-54页
   一、 理论假设、模型构建和样本选择第47-48页
   二、 资本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及其分析第48-54页
  第四节 董事会、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第54-59页
   一、 股东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第54-56页
   二、 董事会与公司绩效第56-59页
  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中国机构投资者与证券市场的稳定性第61-81页
  引言: 问题的提出第61-62页
  第一节 投资基金行为的理论分析第62-69页
   一、 投贺基金性质的分析第62-64页
   二、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委托-代理分析第64-66页
   三、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成的效率损失第66-69页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与稳定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第69-77页
   一、 中国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的变化第69-74页
   二、 证券投资基金行为分析第74-77页
  小结第77-81页
下篇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第81-177页
 第五章 制度变迁理论的评析第81-98页
  第一节 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第81-85页
   一、 制度变迁理论的三种模型第81-84页
   二、 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第84-85页
  第二节 中国制度变迁理论的评析第85-98页
   一、 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假说第85-87页
   二、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变迁的三阶段转换论第87-88页
   三、 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的假说第88-90页
   四、 中国制度变迁的程序设定论第90-91页
   五、 对现有我国制度变迁模型的评价第91-98页
 第六章 中国证券市场演进: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第98-122页
  第一节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起点:微观主体契约安排第98-106页
   一、 导论第98-100页
   二、 柜台交易和股票自发交易的兴起第100-101页
   三、 从股票市场管制到证券交易所的设立第101-103页
   四、 私人契约安排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第103-105页
   五、 结论第105-106页
  第二节 中国证券市场一般均衡方式制度变迁的内在规定性第106-121页
   一、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及累积效应第107-110页
   二、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演进的非中性与利益集团障碍第110-112页
   三、 意识形态的约束第112-116页
   四、 权力中心的偏好和“有界理性”第116-118页
   五、 财政约束第118页
   六、 外部性第118-119页
   七、 成本约束第119页
   八、 文化约束第119-121页
  小结第121-122页
 第七章 证券市场行为主体之行为:选择集的约束第122-143页
  第一节 证券市场参与主体多重博弈的暂时均衡第122-136页
   一、 中央政府的偏好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功能定位第122-128页
   二、 证券市场利益主体的博弈均衡第128-136页
  第二节 金融市场间竞争的缺失与证券市场参与者行为的扭曲第136-143页
   一、 国有金融产权边界的扩张和金融资源的国家垄断第136-139页
   二、 金融市场间竞争的缺失与证券市场参与者行为的扭曲第139-143页
 第八章 中国证券市场效率市场之路: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的互动第143-177页
  第一节 导向效率市场的现有观点评述第143-149页
   一、 监管论第143-146页
   二、 产权论第146-149页
  第二节 竞争与产权、公共决策第149-155页
   一、 竞争的含义第149-150页
   二、 产权和竞争孰轻孰重?第150-152页
   三、 竞争与公共决策第152-155页
  第三节 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的互动第155-161页
   一、 内在制度的形成和演化第155-156页
   二、 社会成员与内在制度的互动第156-157页
   三、 外在制度第157-158页
   四、 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冲突与协调第158-159页
   五、 中国制度变迁中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的互动第159-161页
  第四节 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的互动:效率市场之路第161-177页
   一、 构建基于长期利益的道德文化与法治基础,加强“第三方监督”第162-164页
   二、 促进内在制度的演进,完善“第二方监督”、形成“第一方监督”的道德基础第164-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5页
后记第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国内分离株LX4 5a、5b及N基因的研究
下一篇:供体细胞处理方式对山羊核移植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