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Summary | 第5-6页 |
第一章 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问题研究概述 | 第6-11页 |
第一节 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概述 | 第6-8页 |
一、留守儿童定义 | 第6页 |
二、贵州留守儿童数量 | 第6页 |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 第6-7页 |
四、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城镇留守儿童的关系 | 第7-8页 |
第二节 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一、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问题的研究内容 | 第8页 |
二、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问题的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三节 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一、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是健全的社保体系的需要 | 第9页 |
二、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 第9页 |
三、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关系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 第9页 |
四、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关系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 | 第9-11页 |
第二章 贵州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11-19页 |
第一节 影响留守儿童养育保障问题的因素分析 | 第11-12页 |
一、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变化的因素分析 | 第11页 |
二、留守儿童监护人素质及其它因素分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及功能分析 | 第12-16页 |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分析 | 第12-13页 |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分析 | 第13-16页 |
第三节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及管理分析 | 第16-19页 |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分析 | 第16-17页 |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管理分析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家庭环境与留守儿童养育保障 | 第19-26页 |
第一节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透视 | 第19-22页 |
一、贵州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的衣着情况 | 第19页 |
二、饮食情况——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另一种反映 | 第19-20页 |
三、留守儿童的各种负担 | 第20-21页 |
四、留守儿童的自我生活管理 | 第21页 |
五、留守儿童的其它方面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的家庭困境 | 第22-26页 |
一、家庭功能和结构变化所导致的养育保障困境 | 第22-23页 |
二、家庭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养育保障困境 | 第23-26页 |
第四章 学校因素与留守儿童的养育保障 | 第26-31页 |
第一节 农村留守儿童校园生活透视 | 第26-28页 |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 | 第26页 |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目的或理想 | 第26页 |
三、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或兴趣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的困境 | 第28-31页 |
一、农村学校教育思路所导致的困惑 | 第28-29页 |
二、学校资源短缺所导致的困惑 | 第29页 |
三、学校教育主体素质不高的困境 | 第29-30页 |
四、学校管理的难处 | 第30-31页 |
第五章 政府政策与留守儿童养育保障 | 第31-35页 |
第一节 城乡二元户籍制改革与留守儿童养育保障 | 第31-32页 |
一、户籍改革与留守儿童养育保障问题 | 第31页 |
二、户籍改革难以突破的原因 | 第31页 |
三、户籍制问题与留守儿童养育保障的关联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农村儿童相关福利性政策与留守儿童养育保障 | 第32-33页 |
一、建立儿童福利的重要意义 | 第32页 |
二、有关留守儿童的福利政策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留守儿童养育保障 | 第33-35页 |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根本意义 | 第33-34页 |
二、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与留守儿童的相关政策 | 第34-35页 |
第六章 社会环境与留守儿童养育保障 | 第35-38页 |
第一节 农村社区文化环境与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的环境 | 第35页 |
一、新农村文化的特征 | 第35页 |
第二节 传统媒介与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 | 第35-38页 |
一、网络与农村留守儿童养育保障 | 第35-36页 |
二、新闻媒体与留守儿童的养育保障 | 第36-38页 |
第七章 农村"留守儿童"正常养育保障的对策探索 | 第38-44页 |
第一节 家庭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 | 第38-39页 |
一、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监护人要起积极主动的作用 | 第38页 |
二、改变外出父母或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及观念 | 第38-39页 |
三、留守儿童监护人应主动与学校沟通 | 第39页 |
第二节 学校方面:积极落实留守儿童养育保障措施 | 第39-41页 |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 第39-40页 |
二、加强学校的德育和法制建设 | 第40页 |
三、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政府方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养育保障的长效机制 | 第41-42页 |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 第41页 |
二、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 | 第41-42页 |
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42页 |
四、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收义务教育的工作 | 第42页 |
第四节 社会方面:建立健全针对留守儿童的援助机制 | 第42-44页 |
一、发挥个人积极的带头、宣传作用 | 第42页 |
二、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帮助作用 | 第42-43页 |
三、充分发挥国际社会的作用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