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二次开发与应用--以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一、绪论第10-14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内容第11页
 (三) 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四) 研究方法第12页
 (五) 研究过程第12-14页
二、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4-19页
 (一) 网络教学平台的研发与应用现状第14-15页
  1. 国外研发及应用现状第14-15页
  2. 国内研发及应用现状第15页
 (二) Moodle平台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5-19页
  1. 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5-17页
  2. 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7-19页
三、Moodle平台概述第19-25页
 (一) Moodle平台的功能及特点第19-21页
  1. Moodle平台的功能第19-20页
  2. Moodle平台的特点第20-21页
 (二) Moodle平台的系统架构第21-25页
  1. Moodle平台的系统结构第22页
  2. Moodle平台的文件结构第22-24页
  3. Moodle平台的数据结构第24-25页
四、Moodle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第25-31页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5-27页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第25-26页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Moodle二次开发的指导意义第26-27页
 (二)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第27-28页
  1.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概述第27页
  2.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Moodle二次开发的指导意义第27-28页
 (三) 极限编程(XP)软件开发理论第28-31页
  1. 极限编程(XP)软件开发理论概述第28-29页
  2. 极限编程(XP)软件开发理论对Moodle二次开发的指导意义第29-31页
五、Moodle二次开发的实施第31-53页
 (一) 二次开发的前期分析第31-35页
  1. 课程内容分析第31-32页
  2. 学习者特征分析第32页
  3. 教学内容分析第32-33页
  4. 教学目标分析第33-35页
 (二) 二次开发模块的形式及其教学功能第35-38页
  1. 二次开发模块的形式第35-36页
  2. 二次开发模块的教学功能第36-38页
 (三) 专家系统教学模块的设计与开发第38-43页
  1. 知识库的编写第38-39页
  2. 知识引擎的制作第39-43页
  3. 用户界面的设计第43页
 (四) 虚拟现实教学模块的设计与开发第43-48页
  1. 三维场景的制作第44-45页
  2. 虚拟替身的制作第45页
  3. 视音频传输的实现第45-47页
  4. 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的制作第47页
  5. 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制作第47-48页
 (五) 计算机自适应测试模块的设计与开发第48-53页
  1. 自适应机制的选择第49页
  2. 测试流程的设计第49-50页
  3. 数据库的设计第50-52页
  4. 测试界面的设计第52-53页
六、《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第53-61页
 (一) Moodle平台的安装第53-55页
  1. 数据库的安装第53-54页
  2. 核心程序的安装第54-55页
 (二)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构建第55-61页
  1. 添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空间第55页
  2. 添加二次开发的模块第55-59页
  3. 制作教学资源第59-60页
  4. 完成《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搭建第60-61页
七、《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实践第61-76页
 (一) 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第61-65页
  1. 搭建脚手架第62页
  2. 进入情境第62页
  3. 独立探索第62-64页
  4. 协作学习第64-65页
  5. 效果评价第65页
 (二) 基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第65-70页
  1. 创设情境第66页
  2. 确定问题第66-67页
  3. 学习者自主学习第67-68页
  4. 协作学习第68-69页
  5. 效果评价第69-70页
 (三) 基于随机进入教学模式的实践第70-73页
  1. 确定主题第71页
  2. 创设情境第71页
  3. 随机进入教学第71页
  4. 思维发展训练第71-72页
  5. 协作学习第72-73页
  6. 效果评价第73页
 (四) 教学反思第73-76页
  1. 访谈调查分析第73-74页
  2. 教学反思第74-76页
八、总结与展望第76-79页
 (一) 全文总结第76页
 (二) 成果与不足第76-78页
 (三) 工作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附录 访谈调查问卷第82-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合整体与局部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EFM教育游戏设计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