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汉语常用介词“给”、“跟”、“对”、“向”、“为”的研究及其教学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一 引言第7-11页
   ·选题缘由和意义第7-8页
   ·现有研究综述第8-11页
二 “给”、“跟”、“对”、“向”、“为”的描写和分析第11-36页
   ·“给”的描写和分析第11-19页
     ·介引动作所传递或交付物体的接受者第12-14页
     ·介引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第14-16页
     ·介引受损对象第16页
     ·介引动作行为结果的承受者第16-17页
     ·介引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第17-18页
     ·介引动作行为指向的对象第18-19页
   ·“跟”的描写和分析第19-25页
     ·介引共同完成动作行为的另一方第19-21页
     ·介引协同完成动作行为的一方第21页
     ·介引某种关系中的另一方第21-22页
     ·介引比较的另一方第22-23页
     ·介引动作行为指向的对象第23-24页
     ·介引来源第24-25页
     ·介引处所第25页
   ·“对”的描写和分析第25-28页
     ·介引动作行为的对象目标第25-26页
     ·介引动作行为、性状的对待对象第26-27页
     ·介引涉及对象第27-28页
   ·“向”的描写和分析第28-32页
     ·介引动作行为的方向第29-30页
     ·介引动作行为指向的对象第30-32页
     ·介引动作行涉及对象的来源第32页
   ·“为”的描写和分析第32-36页
     ·介引动作行为的原因和目的第32页
     ·介引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第32-34页
     ·介引动作行为的分担对象第34-35页
     ·介引动作行为的奉献对象第35-36页
三 “给”、“跟”、“对”、“向”、“为”的对比第36-47页
   ·替换情况第37-40页
     ·“给”独有的用法第37页
     ·“跟”独有的用法第37页
     ·“对”独有的用法第37-38页
     ·“向”独有的用法第38页
     ·“为”独有的用法第38-39页
     ·相互替换情况第39-40页
   ·解释第40-47页
     ·对“给”的解释第40-43页
     ·对“跟”的解释第43-44页
     ·对“对”的解释第44-45页
     ·对“向”的解释第45-46页
     ·对“为”的解释第46-47页
四 教学建议第47-53页
   ·对外汉语介词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47-49页
     ·分层教学第47-48页
     ·注重对比第48-49页
     ·偏误纠正和预治相结合第49页
     ·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第49页
   ·“给”、“跟”、“对”、“向”、“为”的教学第49-53页
结语第53-54页
注释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维吾尔熟语中的形象及其汉语表达浅析
下一篇:黄侃手批《尔雅义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