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转向加力器论文

基于Adams与Matlab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联合仿真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引言第10-11页
   ·汽车助力转向技术发展概述第11-13页
     ·机械式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第11页
     ·电控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第11页
     ·电动助力式转向系统(EPS)第11-12页
     ·电子转向系统或线控转向系统第12-13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介绍第13-14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第13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第13-14页
     ·EPS系统分类第14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国外现状第14-15页
     ·国内现状第15-16页
第2章 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介绍及相关软件第16-23页
   ·多刚体动力学简介第16页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第16-17页
   ·多体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动力学分析中的运用第17页
   ·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介绍第17-20页
     ·Adams/Car模块介绍第19-20页
     ·Adams/Controls模块介绍第20页
   ·控制系统设计软件MATLAB/SIMULINK第20-23页
     ·MATLAB/simulink介绍第20-22页
     ·利用两个软件实现控制联合仿真第22-23页
第3章 建立ADAMS环境下的整车动力学模型第23-34页
   ·基于ADAMS/CAR的整车建模第23-26页
     ·基于ADAMS/Car的整车建模方法第23-25页
     ·建模的假设与简化第25-26页
   ·建立整车模型步骤第26-33页
     ·建立转向系的模型第26-28页
     ·前后悬架建模第28-29页
     ·轮胎建模及路面谱建立第29-31页
     ·车身及其它子系统建模第31-32页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EPS系统建模与联合仿真的确定第34-52页
   ·确定EPS系统的助力特性第34-35页
     ·助力特性的基本概念第34页
     ·助力特性分析第34-35页
   ·三种助力特性曲线分析与对比第35-39页
     ·直线助力特性第35-36页
     ·折线式助力特性第36-37页
     ·曲线式助力特性第37-39页
   ·确定直线式助力特性曲线第39-45页
   ·EPS系统建模第45-48页
     ·电机模型的建立第45-47页
     ·控制器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ADAMS-MATLAB联合仿真的实现第48-50页
   ·在双移线仿真对EPS系统的验证第50-52页
     ·助力力矩分析第51-52页
第5章 ESP系统的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分析第52-64页
   ·EPS系统控制方法的选择第52-53页
     ·电机电枢电压控制法第52页
     ·电机电枢电流控制法第52-53页
     ·转向盘转矩直接控制法第53页
   ·ESP系统的控制模式分析第53-54页
     ·助力控制第53-54页
     ·回正控制第54页
     ·阻尼控制第54页
   ·EPS系统的控制策略分析第54-58页
   ·本文采用的控制策略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第58-64页
     ·操作稳定性的评价方法第58页
     ·操纵稳定性的评价内容第58-60页
     ·操纵稳定性的评价参数第60-61页
     ·低速转向回正试验第61页
     ·高速转向回正试验第61-62页
     ·稳态回转仿真分析第62-6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5页
   ·结论第64页
   ·不足与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录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活形态模型研究的家用汽车造型设计
下一篇:轻型越野车多连杆悬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