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表演中民族风格的把握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本研究课题来源 | 第10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0页 |
·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第2章 科学的演唱方法是把握民族风格的基础 | 第12-18页 |
·歌唱管道的理解与把握 | 第12-13页 |
·设置歌唱支点达到平衡 | 第13页 |
·歌唱气息的运用 | 第13-15页 |
·保持低喉位发声的歌唱状态 | 第15-16页 |
·戏曲、曲艺唱腔的借鉴 | 第16-18页 |
第3章 民歌演唱前须把握的细节 | 第18-25页 |
·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 第18-19页 |
·掌握民歌的地域性特色 | 第19-20页 |
·了解民歌方言特点 | 第20-21页 |
·民歌中的衬词、衬腔 | 第21-25页 |
·衬词 | 第21-22页 |
·衬腔 | 第22-25页 |
第4章 民族声乐表演对中国戏曲艺术表演的借鉴 | 第25-29页 |
·对戏曲表演中“情”的借鉴 | 第25-26页 |
·对戏曲表演中“神”的借鉴 | 第26-27页 |
·对戏曲表演中“形”的借鉴 | 第27页 |
·唱与演的协调统一 | 第27-29页 |
第5章 各地区各民族民歌艺术特征的把握 | 第29-42页 |
·汉族民歌各色彩区的艺术特征 | 第30-38页 |
·西北色彩区 | 第30-31页 |
·东北色彩区 | 第31-33页 |
·江汉色彩区 | 第33-34页 |
·湘色彩区 | 第34-36页 |
·西南色彩区 | 第36-37页 |
·客家民歌特区 | 第37-38页 |
·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特征 | 第38-42页 |
·蒙古族民歌 | 第38-39页 |
·哈萨克族民歌 | 第39-40页 |
·维吾尔族民歌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