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政策实施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一、导言第11-15页
 (一) 选题缘由第11页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三)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关于教材观转变及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认识的研究第12页
  2、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及教材内容体系编排的研究第12-13页
  3、对学校课程管理的研究第13页
  4、对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新教材问题的研究第13页
  5、关于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的研究第13-14页
 (四)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4-15页
二、对课改背景下教材政策的认识第15-26页
 (一)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第15-20页
  1、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给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第15-16页
  2、世界范围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第16-17页
  3、国内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第17-18页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厉次课程改革成就和经验的影响第18页
  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第18-20页
 (二) 基础教育课改背景下的教材政策第20-23页
  1、体现新课程理念,实行教材开发新模式第20-21页
  2、规范教材使用,实施教材管理新政策第21-23页
 (三) 课改背景下教材政策的实施要求第23-26页
  1、树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材观第23-24页
  2、把握教材的编制标准和原则第24页
  3、重视教科书的内容与形式特征第24-26页
三、课改背景下教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26-37页
 (一)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编写理念难以充分贯彻第26-27页
 (二) 新教材内容体系编排尚不够科学第27-30页
  1、教材版本过多,内容不能统一第27-28页
  2、教师对教材选用持有不同看法第28-29页
  3、科学课程设置有待更"科学"第29-30页
 (三) 课程开发存在困难第30-31页
  1、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影响到课程开发的力度第30页
  2、学校客观物质条件尚不能满足课程开发的需要第30页
  3、学校校长、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强第30-31页
  4、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第31页
 (四) 新教材培训的实效性不强第31-32页
  1、培训形式较单一第31页
  2、培训内容无法满足教师的现实需求第31页
  3、校本培训工作不力第31-32页
 (五) 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全免费政策实施中的相关问题第32-37页
  1、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的积极意义第32-34页
  2、实行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四、课改背景下教材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7-44页
 (一) 观念和认识方面的原因第37页
 (二) 实施环境和条件方面的原因第37-41页
  1、班额过大不利于新教材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第38页
  2、课程资源缺乏致使课改动力不足第38页
  3、教师素质不高制约着新教材目标的实现第38-39页
  4、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新教材实施的要求第39页
  5、教材内容编排对学生学习成效存在一定影响第39-41页
 (三) 体制衔接与体制保障方面的原因第41-44页
  1、考试评价制度对课改的影响第42页
  2、中学、小学知识能力衔接不紧带来的影响第42-43页
  3、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造成的不利影响第43-44页
五、提高课改背景下教材政策实施效果的对策建议第44-49页
 (一)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及教材政策的认识第44页
 (二) 优化课程结构,科学设计教材内容体系第44-46页
  1、注重教材的权威性第44-45页
  2、强调教材的稳定性第45页
  3、精选学生终身必备的知识并编排合理的知识顺序第45页
  4、优化教材的品种结构,通过合适的接口尽量使各种版本趋于统一第45页
  5、注意教材内容与考试内容的联系第45-46页
  6、加强教材对农村地区的针对性第46页
 (三) 充分利用资源,加强教材开发第46页
 (四) 加强新教材培训,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能力第46-47页
  1、深化教师对课改的认识,熟悉新教材,掌握新教材第46-47页
  2、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第47页
  3、把教师培训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结合起来第47页
 (五) 推进城市免费教科书发放,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第47-49页
  1、扩大城市学生"两免一补"资助面第47页
  2、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免费教科书发放纳入政府职责范围第47-48页
  3、统一城乡教材版本,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第48页
  4、在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中体现人文精神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调研项目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动机理论指导下的物理实验电子资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