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导言 | 第11-15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关于教材观转变及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认识的研究 | 第12页 |
2、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及教材内容体系编排的研究 | 第12-13页 |
3、对学校课程管理的研究 | 第13页 |
4、对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新教材问题的研究 | 第13页 |
5、关于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4-15页 |
二、对课改背景下教材政策的认识 | 第15-26页 |
(一)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 第15-20页 |
1、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给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 第15-16页 |
2、世界范围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 | 第16-17页 |
3、国内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 | 第17-18页 |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厉次课程改革成就和经验的影响 | 第18页 |
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 | 第18-20页 |
(二) 基础教育课改背景下的教材政策 | 第20-23页 |
1、体现新课程理念,实行教材开发新模式 | 第20-21页 |
2、规范教材使用,实施教材管理新政策 | 第21-23页 |
(三) 课改背景下教材政策的实施要求 | 第23-26页 |
1、树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材观 | 第23-24页 |
2、把握教材的编制标准和原则 | 第24页 |
3、重视教科书的内容与形式特征 | 第24-26页 |
三、课改背景下教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7页 |
(一)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编写理念难以充分贯彻 | 第26-27页 |
(二) 新教材内容体系编排尚不够科学 | 第27-30页 |
1、教材版本过多,内容不能统一 | 第27-28页 |
2、教师对教材选用持有不同看法 | 第28-29页 |
3、科学课程设置有待更"科学" | 第29-30页 |
(三) 课程开发存在困难 | 第30-31页 |
1、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影响到课程开发的力度 | 第30页 |
2、学校客观物质条件尚不能满足课程开发的需要 | 第30页 |
3、学校校长、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强 | 第30-31页 |
4、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 第31页 |
(四) 新教材培训的实效性不强 | 第31-32页 |
1、培训形式较单一 | 第31页 |
2、培训内容无法满足教师的现实需求 | 第31页 |
3、校本培训工作不力 | 第31-32页 |
(五) 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全免费政策实施中的相关问题 | 第32-37页 |
1、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的积极意义 | 第32-34页 |
2、实行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四、课改背景下教材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4页 |
(一) 观念和认识方面的原因 | 第37页 |
(二) 实施环境和条件方面的原因 | 第37-41页 |
1、班额过大不利于新教材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 | 第38页 |
2、课程资源缺乏致使课改动力不足 | 第38页 |
3、教师素质不高制约着新教材目标的实现 | 第38-39页 |
4、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新教材实施的要求 | 第39页 |
5、教材内容编排对学生学习成效存在一定影响 | 第39-41页 |
(三) 体制衔接与体制保障方面的原因 | 第41-44页 |
1、考试评价制度对课改的影响 | 第42页 |
2、中学、小学知识能力衔接不紧带来的影响 | 第42-43页 |
3、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造成的不利影响 | 第43-44页 |
五、提高课改背景下教材政策实施效果的对策建议 | 第44-49页 |
(一)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及教材政策的认识 | 第44页 |
(二) 优化课程结构,科学设计教材内容体系 | 第44-46页 |
1、注重教材的权威性 | 第44-45页 |
2、强调教材的稳定性 | 第45页 |
3、精选学生终身必备的知识并编排合理的知识顺序 | 第45页 |
4、优化教材的品种结构,通过合适的接口尽量使各种版本趋于统一 | 第45页 |
5、注意教材内容与考试内容的联系 | 第45-46页 |
6、加强教材对农村地区的针对性 | 第46页 |
(三) 充分利用资源,加强教材开发 | 第46页 |
(四) 加强新教材培训,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能力 | 第46-47页 |
1、深化教师对课改的认识,熟悉新教材,掌握新教材 | 第46-47页 |
2、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 第47页 |
3、把教师培训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结合起来 | 第47页 |
(五) 推进城市免费教科书发放,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 | 第47-49页 |
1、扩大城市学生"两免一补"资助面 | 第47页 |
2、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免费教科书发放纳入政府职责范围 | 第47-48页 |
3、统一城乡教材版本,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 第48页 |
4、在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中体现人文精神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调研项目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