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特定航道新型能源推进形式应用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 第2章 新型能源推进方式应用前景 | 第21-39页 |
| ·风能 | 第21-25页 |
| ·风帆助航模式及系统 | 第21-22页 |
| ·风帆的主要类型 | 第22-24页 |
| ·风帆助航性能分析 | 第24页 |
| ·风帆助航应用前景 | 第24-25页 |
| ·太阳能 | 第25-29页 |
|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及系统组成 | 第25-27页 |
|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性能分析 | 第27-28页 |
|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前景 | 第28-29页 |
| ·燃料电池 | 第29-33页 |
| ·燃料电池原理及系统组成 | 第29-32页 |
| ·燃料电池的性能分析 | 第32-33页 |
| ·燃料电池应用前景 | 第33页 |
| ·液化天然气LNG | 第33-37页 |
| ·LNG推进系统 | 第34-36页 |
| ·LNG的存储 | 第36页 |
| ·LNG推进系统性能分析 | 第36-37页 |
| ·LNG推进系统应用前景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3章 内河特定航道及船型分析 | 第39-45页 |
| ·内河特定航道分析 | 第39-41页 |
| ·运河 | 第39-40页 |
| ·长江航道 | 第40-41页 |
| ·湖泊、水库 | 第41页 |
| ·目标船型分析 | 第41-43页 |
| ·货船 | 第41页 |
| ·驳船、拖船、推船 | 第41-42页 |
| ·交通船 | 第42页 |
| ·工作船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适用特定场景的能源形式分析 | 第45-54页 |
| ·长距离大范围固定航线 | 第45-48页 |
| ·长江主航道水运 | 第45-48页 |
| ·中距离固定航线 | 第48-51页 |
| ·运河货运 | 第48-50页 |
| ·内河客运 | 第50-51页 |
| ·短距离固定航线 | 第51-52页 |
| ·短距离机动航线 | 第52-54页 |
| 第5章 新型能源推进形式的实船分析 | 第54-61页 |
| ·研究对象船舶 | 第54-55页 |
| ·推进方式实际分析 | 第55-59页 |
| ·太阳能光伏发电 | 第55-57页 |
| ·蓄电池技术 | 第57-58页 |
| ·液化天然气LNG | 第58-59页 |
| ·替代方案 | 第59-60页 |
| ·本章总结 | 第60-61页 |
| 第6章 基于接触网的船舶电力牵引系统 | 第61-81页 |
| ·船舶电力牵引系统 | 第61-65页 |
| ·常规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 第61-62页 |
| ·船舶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 第62-64页 |
| ·系统特点及其对应的应用场景 | 第64-65页 |
| ·电力牵引系统分析 | 第65-73页 |
| ·运河场景相关计算 | 第65-72页 |
| ·轮渡场景相关计算 | 第72-73页 |
| ·接触网总体布置 | 第73-76页 |
| ·运河场景 | 第73-75页 |
| ·轮渡场景 | 第75页 |
| ·电力牵引航行模式 | 第75-76页 |
| ·系统中存在的部分技术要点及相关分析 | 第76-80页 |
| ·接触网超车 | 第76-77页 |
| ·运河船舶转向处理 | 第77-78页 |
| ·运河船闸通行研究 | 第78-80页 |
| ·电力牵引分析总结 | 第80-81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2页 |
| ·总结 | 第81页 |
| ·展望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