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充电站选址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选址模型和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径 | 第17-21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2 论文技术路径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第21-33页 |
2.1 北京不同功能区分布及其特征 | 第21-22页 |
2.2 北京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环境分析 | 第22-26页 |
2.2.1 北京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布局现状 | 第22-25页 |
2.2.2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对电网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 三角直觉模糊环境下的多属性群决策理论与方法 | 第26-32页 |
2.3.1 多属性群决策概述 | 第26-28页 |
2.3.2 三角直觉模糊集 | 第28-30页 |
2.3.3 多属性决策方法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北京不同功能区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指标体系 | 第33-45页 |
3.1 选址指标体系设计思路与原则 | 第33-36页 |
3.1.1 选址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 第33-34页 |
3.1.2 选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4-36页 |
3.2 北京不同功能区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指标 | 第36-44页 |
3.2.1 经济及社会因素 | 第36-38页 |
3.2.2 环境及规划因素 | 第38-40页 |
3.2.3 居民区充电站选址特征因素 | 第40页 |
3.2.4 商业区充电站选址特征因素 | 第40-41页 |
3.2.5 环路充电站选址特征因素 | 第41-42页 |
3.2.6 选址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42-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北京不同功能区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模型 | 第45-60页 |
4.1 选址决策模型构建步骤 | 第45-47页 |
4.2 三角直觉模糊环境下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模型研究 | 第47-53页 |
4.2.1 选址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 第48-50页 |
4.2.2 综合权重的分配与集结 | 第50-52页 |
4.2.3 基于三角直觉模糊数的VIKOR方法的最优方案选择 | 第52-53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53-59页 |
4.3.1 算例背景介绍 | 第53-54页 |
4.3.2 选址模型应用 | 第54-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 第60-75页 |
5.1 选址决策支持系统需求分析 | 第60-65页 |
5.1.1 选址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目标 | 第60-61页 |
5.1.2 选址决策支持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第61-63页 |
5.1.3 选址决策支持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第63-65页 |
5.2 选址决策支持系统架构设计 | 第65-69页 |
5.2.1 选址决策支持系统功能架构 | 第66-68页 |
5.2.2 选址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架构 | 第68-69页 |
5.3 选址决策支持系统界面设计 | 第69-74页 |
5.3.1 信息录入及查询界面设计 | 第69-70页 |
5.3.2 站址筛选及方案评价界面设计 | 第70-72页 |
5.3.3 选址结果查询界面设计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