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基于路网性能评价的开放式居民小区规划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居住区规划相关理论研究第11-13页
        1.2.2 开放式区域的交通系统第13-15页
        1.2.3 住宅模式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 本章小结第18-20页
第2章 交通背景下的居民小区规划理论发展研究第20-28页
    2.1 传统居民小区规划理论历程第20-24页
        2.1.1 田园城市第20-21页
        2.1.2 邻里单位第21-23页
        2.1.3 丛簇模式第23页
        2.1.4 新城市主义第23-24页
    2.2 开放式规划理论的初探第24-26页
        2.2.1 雷德伯恩体系与大街坊第24-25页
        2.2.2 《布恰兰报告》第25页
        2.2.3 庭院式道路第25-26页
    2.3 国内居民小区规划理论发展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居民小区路网性能评价基础理论第28-45页
    3.1 居民小区对道路网交通特性的影响分析第28-29页
    3.2 居民小区路网性能评价的指标选取第29-35页
        3.2.1 选取指标的原则第29-30页
        3.2.2 具体指标的选取第30-35页
    3.3 居民小区路网性能评价模型第35-41页
        3.3.1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第35-39页
        3.3.2 一致性检验及最终结果第39-41页
    3.4 模型参数的均衡性分析第41-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开放式居民小区规划方法第45-55页
    4.1 前提条件与规划原则第45-48页
        4.1.1 开放式模式的对象确定第45-46页
        4.1.2 待开放的居民小区的规模第46-47页
        4.1.3 开放式模式的规划原则第47-48页
    4.2 居民小区开放模式第48-49页
        4.2.1 半开放式模式第48页
        4.2.2 全开放式模式第48-49页
    4.3 半开放式居民小区的规划方法第49-53页
        4.3.1 封闭空间的合理规模第49页
        4.3.2 开放道路的选择方法第49-53页
    4.4 全开放式居民小区的规划方法第53-54页
        4.4.1 基于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第53页
        4.4.2 基于慢行交通系统第53页
        4.4.3 基于交通控制与管理措施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开放式居民小区规划案例分析第55-73页
    5.1 案例选取第55-58页
    5.2 居民小区路网交通调查方案设计第58-61页
        5.2.1 交叉口交通调查设计第59页
        5.2.2 基本路段交通调查设计第59-61页
    5.3 交通调查与分析第61-66页
        5.3.1 周边道路通行状况及交通流特性第61-63页
        5.3.2 居民小区各住宅区域的出入口第63-66页
    5.4 东湖景园小区的半开放式规划第66-68页
    5.5 VISSIM仿真评价第68-72页
        5.4.1 VISSIM仿真软件第68-69页
        5.4.2 仿真运行结果第69-72页
    5.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6.1 主要结论第73-74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74页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种能源作为冷热源空调系统的对比及分析
下一篇:芯棒式油压缓冲器非线性动力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