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新能源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2章 新能源应用方案实例 | 第13-29页 |
2.1 新能源简介 | 第13-20页 |
2.1.1 地源热泵系统介绍 | 第13-14页 |
2.1.2 地热梯级利用系统介绍 | 第14-15页 |
2.1.3 河水源系统介绍 | 第15-20页 |
2.2 新能源实例项目概况 | 第20页 |
2.3 可利用能源情况 | 第20-22页 |
2.3.1 能源分析 | 第20-22页 |
2.3.2 能源价格 | 第22页 |
2.4 对比方案设计 | 第22-27页 |
2.4.1 方案一:地热梯级利用+蓄能式地源、河水源热泵 | 第22-23页 |
2.4.2 方案二:燃气锅炉+冷水机组结合冷却塔 | 第23-24页 |
2.4.3 方案三:地热梯级利用+地源、河水源热泵 | 第24-25页 |
2.4.4 方案四:地热梯级利用+地源、河水源热泵+燃气锅炉调峰 | 第25-26页 |
2.4.5 方案五:地热梯级利用+蓄能式地源、河水源热泵+燃气锅炉调峰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对比方案详细配置及计算 | 第29-67页 |
3.1 方案一:地热梯级利用+蓄能式地源、河水源热泵 | 第29-40页 |
3.1.1 机房主要设备配置 | 第29-31页 |
3.1.2 系统配电容量 | 第31-32页 |
3.1.3 系统初投资估算 | 第32-33页 |
3.1.4 系统运行策略 | 第33-38页 |
3.1.5 系统运行费用 | 第38-39页 |
3.1.6 系统碳排放量 | 第39-40页 |
3.2 方案二:燃气锅炉+冷水机组结合冷却塔 | 第40-43页 |
3.2.1 机房主要设备配置 | 第40-41页 |
3.2.2 系统配电容量 | 第41页 |
3.2.3 系统初投资估算 | 第41页 |
3.2.4 系统运行费用 | 第41-42页 |
3.2.5 系统碳排放量 | 第42-43页 |
3.3 方案三:地热梯级利用+地源、河水源热泵 | 第43-48页 |
3.3.1 机房主要设备配置 | 第43-45页 |
3.3.2 系统配电容量 | 第45-46页 |
3.3.3 系统初投资估算 | 第46-47页 |
3.3.4 系统运行费用 | 第47-48页 |
3.3.5 系统碳排放量 | 第48页 |
3.4 方案四:地热梯级利用+地源、河水源热泵+燃气锅炉调峰 | 第48-54页 |
3.4.1 机房主要设备配置 | 第48-51页 |
3.4.2 系统配电容量 | 第51-52页 |
3.4.3 系统初投资估算 | 第52页 |
3.4.4 系统运行费用 | 第52-53页 |
3.4.5 系统碳排放量 | 第53-54页 |
3.5 方案五:地热梯级利用+蓄能式地源、河水源热泵+燃气锅炉调峰 | 第54-66页 |
3.5.1 机房主要设备配置 | 第54-57页 |
3.5.2 系统配电容量 | 第57-58页 |
3.5.3 系统初投资估算 | 第58页 |
3.5.4 系统运行策略 | 第58-65页 |
3.5.5 系统运行费用 | 第65-66页 |
3.5.6 系统碳排放量 | 第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能源方案对比分析 | 第67-73页 |
4.1 设计方案投资及运行费用等汇总分析 | 第67-68页 |
4.2 能源利用优势分析 | 第68-69页 |
4.2.1 浅层低温能 | 第68页 |
4.2.2 地热能资源 | 第68页 |
4.2.3 河水源利用 | 第68-69页 |
4.3 设计方案优势分析 | 第69-71页 |
4.3.1 系统大温差设计 | 第69页 |
4.3.2 蓄能系统设计 | 第69-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