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2.1.1 财务共享 | 第18-19页 |
2.1.2 大数据 | 第19-20页 |
2.1.3 机器学习 | 第20页 |
2.1.4 需求管理 | 第20-21页 |
2.1.5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2.1 SECI模型 | 第22-23页 |
2.2.2 SOM神经网络算法 | 第23-25页 |
2.2.3 层次分析法 | 第25页 |
2.2.4 随机森林算法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智能化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动态管理框架 | 第28-32页 |
3.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动态管理框架构建 | 第28-29页 |
3.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动态管理流程 | 第29-30页 |
3.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动态管理驱动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3.3.1 业务与技术驱动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3.3.2 需求评价结果驱动因素分析 | 第31页 |
3.3.3 需求优化结果驱动因素分析 | 第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智能化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获取与分析 | 第32-38页 |
4.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获取过程中需求知识特征分析 | 第32-33页 |
4.2 基于SECI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获取 | 第33-35页 |
4.2.1 功能需求知识社会化 | 第33-34页 |
4.2.2 功能需求知识外部化 | 第34页 |
4.2.3 功能需求知识整合化 | 第34页 |
4.2.4 功能需求知识内部化 | 第34-35页 |
4.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分析内容 | 第35-36页 |
4.3.1 流程管理需求分析 | 第35页 |
4.3.2 质量管理需求分析 | 第35-36页 |
4.3.3 效率管理需求分析 | 第36页 |
4.3.4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第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5 智能化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动态评价 | 第38-50页 |
5.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动态评价思路 | 第38-39页 |
5.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1页 |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40页 |
5.2.2 评价指标优先级管理 | 第40-41页 |
5.3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动态评价 | 第41-44页 |
5.3.1 SOM神经网络与功能需求动态评价原理 | 第41-43页 |
5.3.2 基于SOM神经网络算法的功能需求动态评价流程 | 第43-44页 |
5.4 实例分析 | 第44-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6 约束条件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优化 | 第50-62页 |
6.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优化思路 | 第50-51页 |
6.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优化等级划分 | 第51页 |
6.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优化的权重确定 | 第51-54页 |
6.3.1 确定功能需求优化目标 | 第51-52页 |
6.3.2 确定功能需求优化重点 | 第52-53页 |
6.3.3 建立层次结构 | 第53页 |
6.3.4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3-54页 |
6.4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优化目标函数 | 第54页 |
6.5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功能需求自相关分析 | 第54-55页 |
6.6 约束条件分析 | 第55-56页 |
6.6.1 交付时间约束 | 第55-56页 |
6.6.2 目标成本约束 | 第56页 |
6.7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功能需求优化模型 | 第56页 |
6.8 实例分析 | 第56-60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62-6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