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2.1 高校教师 | 第13-14页 |
1.2.2 高校教师流动 | 第14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3.1 高校教师流动的类型研究 | 第14-16页 |
1.3.2 高校教师流动合理性研究 | 第16页 |
1.3.3 高校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研究 | 第16-19页 |
1.3.4 文献述评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20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数据来源及研究假设 | 第21-3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1.1 “推—拉”理论 | 第21页 |
2.1.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1-22页 |
2.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 第22-27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22-23页 |
2.2.2 样本分析 | 第23-27页 |
2.3 数据科学性分析 | 第27-32页 |
2.3.1 因子分析 | 第27-31页 |
2.3.2 信度分析 | 第31页 |
2.3.3 因子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2.4 研究假设 | 第32-34页 |
第3章 高校教师流动的差异性分析:先赋性因素 | 第34-43页 |
3.1 高校教师流动的性别差异性 | 第34-39页 |
3.1.1 不同性别高校教师流动意愿的差异 | 第35-36页 |
3.1.2 不同性别高校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的差异 | 第36-38页 |
3.1.3 小结 | 第38-39页 |
3.2 高校教师流动的年龄差异性 | 第39-43页 |
3.2.1 不同年龄段教师间流动意愿的差异 | 第40页 |
3.2.2 不同年龄段教师间流动影响因素的差异 | 第40-41页 |
3.2.3 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高校教师流动的差异性分析:后致性因素 | 第43-49页 |
4.1 高校教师流动的学历差异性 | 第43-46页 |
4.1.1 不同学历教师间流动意愿的差异 | 第43-44页 |
4.1.2 不同学历教师间流动影响因素的差异 | 第44-45页 |
4.1.3 小结 | 第45-46页 |
4.2 高校教师流动的职称差异性 | 第46-49页 |
4.2.1 不同职称教师间流动意愿的差异 | 第46-47页 |
4.2.2 不同职称教师间流动影响因素的差异 | 第47-48页 |
4.2.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高校教师流动的差异性分析:平台性因素 | 第49-57页 |
5.1 高校教师流动的学科领域差异性 | 第49-53页 |
5.1.1 不同学科领域教师的流动意愿差异 | 第50页 |
5.1.2 不同学科领域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的差异 | 第50-52页 |
5.1.3 小结 | 第52-53页 |
5.2 高校教师流动的学校类型差异性 | 第53-57页 |
5.2.1 不同类型高校教师流动意愿的差异 | 第53-54页 |
5.2.2 不同类型高校教师间流动影响因素的差异 | 第54-55页 |
5.2.3 小结 | 第55-57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7-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8-63页 |
6.2.1 完善差异化的高校教师流动管理制度 | 第58-59页 |
6.2.2 形成不同类型教师的合理薪酬分配机制 | 第59-61页 |
6.2.3 促进高校教师的“学术型”合理流动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附录1:《高校教师流动影响因素与政策改进》调查问卷 | 第69-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