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工程伦理教育要素研究 | 第12-16页 |
1.2.2 工程伦理教育问题研究 | 第16-17页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18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1.3.1 工程、工程伦理 | 第18-20页 |
1.3.2 工程伦理教育 | 第20-22页 |
1.3.3 工程伦理教育体系 | 第22-23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3-2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2章 工程伦理教育的价值与现实逻辑 | 第26-33页 |
2.1 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价值向度 | 第26-29页 |
2.1.1 承担社会责任:工程伦理教育的核心价值 | 第26-28页 |
2.1.2 学生全面发展:工程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石 | 第28-29页 |
2.2 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必然 | 第29-33页 |
2.2.1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顺应国际工程教育的改革风向 | 第29-30页 |
2.2.2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师职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30-31页 |
2.2.3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符合中国从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发展需要 | 第31-33页 |
第3章 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分析 | 第33-40页 |
3.1 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层面 | 第33-36页 |
3.1.1 工程伦理教学目标模糊化 | 第33-34页 |
3.1.2 工程伦理课程设置边缘化 | 第34-35页 |
3.1.3 工程伦理教育教材建设薄弱 | 第35-36页 |
3.2 工程伦理教育保障体系层面 | 第36-40页 |
3.2.1 学校层面对工程伦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 第36-37页 |
3.2.2 专门任职的工程伦理教师团队亟需组建 | 第37-38页 |
3.2.3 工程伦理跨学科教学的组织体系尚未构建 | 第38-40页 |
第4章 西南交通大学工程伦理教育体系分析 | 第40-51页 |
4.1 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特征 | 第40-48页 |
4.1.1 明确以敏感-规范-判断-意志为主的教学目标 | 第40-41页 |
4.1.2 形成通识课专业课结合的课程体系 | 第41-42页 |
4.1.3 构建以问题-价值-规范为主的教学内容 | 第42-47页 |
4.1.4 更新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 第47-48页 |
4.2 工程伦理教育保障体系特征 | 第48-51页 |
4.2.1 工程伦理教学队伍背景多元 | 第48-49页 |
4.2.2 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并进 | 第49页 |
4.2.3 新型工程伦理教学形式开发 | 第49-51页 |
第5章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工程伦理教育体系分析 | 第51-59页 |
5.1 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特征 | 第51-56页 |
5.1.1 明确以意识-规范-决策为主的教学目标 | 第51-52页 |
5.1.2 形成分层次分类别的课程体系 | 第52-53页 |
5.1.3 构建以概念-方法-职业-问题为主的教学内容 | 第53-55页 |
5.1.4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三大教学方法 | 第55-56页 |
5.2 工程伦理教育保障体系特征 | 第56-59页 |
5.2.1 工程伦理组织体系权责分明 | 第56页 |
5.2.2 工程伦理培养方案具体可行 | 第56-57页 |
5.2.3 工程伦理教学队伍构成合理 | 第57-58页 |
5.2.4 工程伦理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 第58-59页 |
第6章 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体系创新对策 | 第59-68页 |
6.1 构建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 | 第59-64页 |
6.1.1 明确以社会责任为中心的工程伦理教学目标 | 第59-60页 |
6.1.2 推进以学生层次为区分的工程伦理课程设置 | 第60-61页 |
6.1.3 完善以意识-职业-责任为要的工程伦理教学内容 | 第61-63页 |
6.1.4 采用以理论-案例-实践为主的工程伦理教学方法 | 第63-64页 |
6.2 构建工程伦理教育保障体系 | 第64-68页 |
6.2.1 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是工程伦理教育的支撑 | 第64-65页 |
6.2.2 人文学科、哲学师资是工程伦理教育的条件 | 第65-66页 |
6.2.3 顶层设计、课程建设是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课题 | 第74-75页 |
附录 :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实施情况访谈提纲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