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打击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

磁县迓鼓艺术的田野调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3页
    一 选题原因第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 研究意义第11页
    四 研究方法第11-13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1页
        (二)曲体分析法第11-12页
        (三)问卷调查法第12页
        (四)田野调查法第12-13页
一 迓鼓概况第13-17页
    (一)迓鼓的称谓由来第13页
    (二)迓鼓的历史记载第13-15页
        (1)有关迓鼓的文献典籍第13-14页
        (2)迓鼓在历史发展中的表演类型第14-15页
    (三)迓鼓在磁县发展的历史沿革第15-17页
        (1)磁县迓鼓历史源流第15-16页
        (2)磁县迓鼓的功能变化第16-17页
二 磁县迓鼓的田野调查第17-24页
    (一)磁县人文地理概述第17页
    (二)磁县迓鼓的物质构成第17-20页
        (1)磁县迓鼓的乐器介绍第17-18页
        (2)服装造型第18-20页
    (三)磁县迓鼓的本体认知第20-24页
        (1)表演形式及人数编制第20页
        (2)迓鼓表演动作及特点第20-21页
        (3)磁县迓鼓传承人和现存鼓谱第21-24页
三 磁县迓鼓音乐形态分析第24-30页
    (一)磁县迓鼓鼓谱的记谱法第24页
    (二)磁县迓鼓鼓点节奏分析第24-27页
        (1)基本节奏型第25-26页
        (2)变化节奏型第26页
        (3)常用乐句第26-27页
    (三)磁县迓鼓曲体结构特征第27页
        (1)磁县迓鼓曲体结构组成第27页
        (2)曲体结构组成的鼓点切换第27页
    (四)磁县迓鼓曲体结构发展手法第27-30页
        (1)重复第27-28页
        (2)对比第28-29页
        (3)变奏与扩展第29页
        (4)紧缩第29-30页
四 磁县迓鼓的社会功能与传承价值第30-33页
    (一)磁县迓鼓的社会功能第30-31页
        (1)祭祀求雨第30页
        (2)凝聚力量第30页
        (3)娱乐功能第30-31页
    (二)磁县迓鼓的传承价值第31-33页
        (1)磁县迓鼓的现状分析第31页
        (2)磁县迓鼓传承探索第31-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36-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析器乐教学中“VIP陪练”教学方式
下一篇:基于体感设备的虚拟沙画应用研究